[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89039.1 申请日: 2010-09-21
公开(公告)号: CN101940225A 公开(公告)日: 2011-01-12
发明(设计)人: 林才生;陈兰 申请(专利权)人: 福州圣德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65/20 分类号: A01N65/20;A01N37/46;A01N33/12;A01P1/00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复合 抗菌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不同抗菌剂的协同使用往往能够发挥这些抗菌剂的所长,从而达到既提高抗菌能力、又降低抗菌剂使用剂量的目的。所以,抗菌剂的协同使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方向。

季铵盐消毒剂从发现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如今品种已达上千种。按照季铵盐开发的历程,目前已可分成7代产品,其中双长链季铵盐和烷基二甲基苄铵氯化物单链季铵盐的混合型季铵盐抗菌剂吸取了单、双链季铵盐的协同作用原理,杀菌效果均优于单一成分,且抗干扰强,毒性小,价格较低,属第5代季铵盐类抗菌剂;而将季铵盐抗菌剂作为主体,再与其他化学类抗菌物质组合还可能进一步发挥各种抗菌剂的特点,形成第7代季铵盐消毒剂。

在各种各样的抗菌剂中,生物抗菌剂由于其独特的安全性和抗菌效果而备受关注。目前使用的生物抗菌剂大多是采用多种中草药提取物混合成抗菌剂,在我国流通的约有20-30多种,主要用于空气消毒、皮肤黏膜消毒,少数也用于环境物品的消毒。一些植物提取物,如大豆提取液,由于含有抗菌活性的异黄酮等物质,显示出了一定的抗菌活性,如福建省疾控中心徐海滨(徐海滨,郭维植,林震宇,董新平. 大豆提取液对20种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2):167-168)进行了大豆提取液对20种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发现其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20种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在1600-204800 μg/ml;MBC范围在1600-102400 μg/ml,说明大豆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和较广的抗菌谱。该作者还采用0.5 μg/ml大豆提取液对糠秕孢子菌分别作用2、5、10、20 min,以及0.33 μg/ml作用5、10、20 min,杀灭率均在90%以上,说明该大豆提取液对糠秕孢子菌也具有杀灭作用(徐海滨,陈路瑶,郭维植,林立旺. 两种抗菌药对糠秕孢子菌杀菌效果实验观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3(6):59-60)。

ε-多聚赖氨酸也是一种生物抗菌剂,其抑菌谱广,在酸性和微酸性环境中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霉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ε-多聚赖氨酸对其他天然防腐剂不易抑制的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抑菌效果非常好,而且其对耐热性芽孢杆菌和一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但对酵母菌、霉菌的抑菌浓度要求高(黄国昌 ,边水根. ε- 聚赖氨酸研究进展. 江西科学, 2006,24(6):538-544)。

ε-多聚赖氨酸抑菌机理主要表现在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引起细胞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中断,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因为细胞膜是微生物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代谢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ε-多聚赖氨酸吸附到细胞膜上,可破坏膜结构完整性,使细胞丧失对物质的选择性,并可导致胞内溶酶体膜破裂而诱导微生物产生自溶作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生物抗菌剂(大豆提取液和ε-多聚赖氨酸)与有机抗菌剂(单链和双链季铵盐)的复合并具有协同作用的报道。鉴于生物抗菌剂的高度安全性和广谱抗菌性等优点,本发明结合生物抗菌剂(大豆提取液和ε-多聚赖氨酸)与有机抗菌剂(单链和双链季铵盐)本身的特点进行复配,发现它们具有协同作用,可获得高度安全的,且具有强抗菌能力和广谱抗菌的复合抗菌剂,其抗菌效果不仅高于各独立组分,也高于单链和双链季铵盐的直接复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生物抗菌剂和化学抗菌剂各自长处的复合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使其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的优势,且杀菌效果不仅优于各独立组分,也高于单链和双链季铵盐的直接复配。

本发明的复合抗菌剂含有以下组分:大豆提取液、甘氨酸、ε-多聚赖氨酸、苯扎氯铵和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所述复合抗菌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水100份,大豆提取液0.5-10份,甘氨酸0.5-2.5份,ε-多聚赖氨酸0.005-3.0份,苯扎氯铵0.1-5.0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1-6.0份。

优选的复合抗菌剂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水100份,大豆提取液1-3份,甘氨酸0.5-2.5份,ε-多聚赖氨酸0.05-2份,苯扎氯铵0.4-4.0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6-6.0份。更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水100份,大豆提取液2份,甘氨酸1份,ε-多聚赖氨酸0.05份,苯扎氯铵0.4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6份。

其中所述大豆提取液的制备过程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圣德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圣德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90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