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囊包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3602.6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8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逄奉建;张志鸿;曹其贵;王乐军;刘建华;于万永;姜明亮;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C1/02 | 分类号: | C09C1/02;C09C3/10;C08K9/10;C08K3/2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囊 氢氧化镁 阻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表面包覆型复合无机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更确切的说是一种胶囊包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阻燃剂开发领域呈现出非卤化、复合化、无害或低害化和低烟化的趋势。氢氧化镁无机阻燃剂化学稳定性好,不易挥发,毒性低或无毒,不产生腐蚀性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友好,而且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符合当今阻燃剂向环保型发展的大趋势,已成为阻燃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单一的氢氧化镁阻燃效率低,一般都要高填充量才能产生好的阻燃效果;另外,由于氢氧化镁与高聚物形容性差,界面结合力小而不易在高聚物基体材料中分散,严重影响高聚物基填充材料的加工成型性能并导致被填充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其它性能下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将氢氧化镁与其他无机阻燃剂复配在一起,制成复合无机阻燃剂使用,使它们相互增效,取长补短,从而达到降低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用量,提高材料阻燃性能、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目的。但当前氢氧化镁与其他无机阻燃剂的复合或复配大都只是在使用时或使用前进行机械物理混合,一般都存在分散不均匀的问题,不能完全发挥阻燃剂间的协同效应。
申请号为200510112648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氢氧化镁包覆氢氧化铝型复合无机阻燃剂的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0510112649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合氧化锌包覆氢氧化镁型和水合氧化锌包覆氢氧化铝型复合无机阻燃剂的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0710151942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磷酸锌包覆超细氢氧化镁型复合无机阻燃剂的制备方法。以上方法生产出来的阻燃剂与高聚物相容性差,界面结合力小而不易在高聚物基体材料中分散,影响高聚物基填充材料的加工成型性能并导致被填充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其它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胶囊包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胶囊包覆氢氧化镁阻燃剂,氢氧化镁粉体分散均匀、可充分地发挥氢氧化镁和胶囊两种组分的协同阻燃效应、阻燃效率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胶囊包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氢氧化镁微粉加入到水中,温度控制在40-60℃,搅拌速度为300-950r/min,制成水相组分悬浮液;
(2)将自由基体聚合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油相组分,温度控制在40-60℃,搅拌速度为300-950r/min;
(3)然后将所制油相组分加入到水相组分悬浮液中,保持温度40-60℃,并以搅拌速度7000-10000r/min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4)再将混合液的温度升至61-90℃,搅拌反应2~5小时;
(5)停止搅拌,降温至室温,过滤分离混合液,将氢氧化镁胶囊分离出来,以氢氧化镁微粉质量3~5倍的水冲洗氢氧化镁胶囊2~5次后,得到氢氧化镁胶囊湿饼;
(6)将氢氧化镁胶囊湿饼烘干,得到胶囊包覆氢氧化镁阻燃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1)中,氢氧化镁微粉的粒径为0.08-1μm,水相组分悬浮液中氢氧化镁微粉的质量百分比为21.1-40%。
步骤(2)中,油相组分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自由基聚合单体86-94%、交联剂5-11.7%和引发剂1-1.8%。
步骤(2)中,自由基聚合单体包括丙烯酸C1~C6烷基酯、甲基丙烯酸C1~C6烷基酯和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丙烯酸C1~C6烷基酯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2-己酯或丙烯酸3-己酯;
所述甲基丙烯酸C1~C6烷基酯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己酯或甲基丙烯酸3-己酯。
步骤(2)中,交联剂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己二醇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丙二醇酯、二丙烯酸己二醇酯、三甲基丙烯酸丙三醇酯、三丙烯酸丙三醇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四丙烯酸季戊四醇酯或二乙烯苯中。
步骤(2)中,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或过氧苯甲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3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