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炒菜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4634.1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9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郑宗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宗标 |
主分类号: | A47J27/14 | 分类号: | A47J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炒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炒菜机。
背景技术
由于缺少炒菜用的机器,单位食堂加工大量菜肴的时候只能使用大锅煮,由于温度和火候达不到要求,这样加工出来的大锅菜口味差,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现有的炒锅只能在下面加热,当事物堆积在一起的时候,温度不能很好地传导;二是现有的加热装置不能提供高效能源。例如,现有的燃气炉具所使用的燃气灶都是向炉头内输入纯粹的燃气,只有当燃气从喷嘴中喷出以后才与空气混合并同时燃烧,这样就容易造成燃烧不充分,影响热效率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热量均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炒菜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炒菜机,包括驱动机构、连接在驱动机构上的加热锅体、设置在加热锅体下面的燃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锅体包括桶状的内锅、套装在内锅外侧的外套,内锅外壁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外套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轴孔,转轴穿插在外套上的轴孔中,转轴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内锅的内腔轴心处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上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多个拨杆;外套的上端带有排烟口,外套的下端设置有加热仓,燃烧机构安装在加热仓中;外套的两侧带有铰轴,该铰轴铰接在底座上。
所述内锅的开口处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的内侧向内锅开口处的中心方向弯折,折边的外侧覆盖在外套的开口处。
在内锅的外壁和外套的内壁对应位置设置有环状的滑槽,该滑槽中安装有滑轮。
所述燃烧机构为连接在进气管上的中空管状物体,燃烧机构的两端封闭,燃烧机构管壁上设置有燃烧微孔,进气管的末端固定连接在燃烧机构的中间位置,进气管的内腔与燃烧机构的内腔连通;进气管的前端设置有混气装置,所述混气装置包括混气外壳、插装在混气外壳上的燃气管,所述燃气管与设置在混气外壳中的喷气管固定连接并连通,喷气管位于混气外壳内腔的轴线上,喷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喷气微孔,喷气管的末端封闭并固定连接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是均匀分布在喷气管末端外壁上的多个扇叶片,各扇叶片的外沿均向同一方向扭转1—45度角。
所述燃烧机构包括两根以上的中空管状物体,不同的中空管状物体之间通过横管连接,进气管的末端固定连接在横管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炒菜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采用混合气体燃烧,热效率高;燃烧体中气体分布均匀,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均匀。由于改善了加热方式,提高了加热的温度,炒菜的口味大为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混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混气装置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炒菜机包括驱动机构、连接在驱动机构上的加热锅体、设置在加热锅体下面的燃烧机构9,所述加热锅体包括桶状的内锅1、套装在内锅1外侧的外套2,在内锅1的外壁和外套2的内壁对应位置设置有环状的滑槽,该滑槽中安装有滑轮11。内锅1外壁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3,外套2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轴孔,转轴3穿插在外套2上的轴孔中,转轴3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为了使其转动更灵活,外套2上的轴孔中还可以设置轴承。通过驱动机构可以带动内锅1旋转;内锅1的内腔轴心处安装有横杆4,所述横杆4上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多个拨杆5,横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架上,支架与内锅1的内壁固定连接;外套2的上端带有排烟口6,外套2的下端设置有加热仓7,燃烧机构9安装在加热仓7中;外套2的两侧带有铰轴,该铰轴铰接在底座8上。底座8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连接在外套2上的手柄等装置可以推动外套2俯仰摆动。
另外,因为在内锅1与外套2之间有一个间隙夹缝,工作的时候该夹缝中有火焰,为了避免火焰伤人,所述内锅1的开口处设置有折边10,所述折边10的内侧向内锅1开口处的中心方向弯折,折边10的外侧覆盖在外套2的开口处。
如图3所示,所述燃烧机构9为连接在进气管91上的中空管状物体,燃烧机构9的两端封闭,燃烧机构9管壁上设置有燃烧微孔93,进气管91的末端固定连接在燃烧机构9的中间位置,进气管91的内腔与燃烧机构9的内腔连通;进气管91的前端设置有混气装置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宗标,未经郑宗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46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木薯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双层一体内置式深冷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