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及其发光二极管灯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3224.5 | 申请日: | 201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4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隆;方瑞文;黄仲志;莫欣郿;黄艾可;陈慧芳;林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5/04;F21V17/00;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及其 发光二极管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新兴的光源,发光二极管凭借其发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环保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当前的各个领域当中,大有取代传统光源的趋势。
然而,发光二极管属于指向性光源,其光源张角小于钠灯等传统光源,对于大面积的被照射物,如广告牌等,其离发光二极管较远的区域很难被照到(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从而很难满足高均匀度的照明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光照均匀度的照明装置及其发光二极管灯具。
一种照明装置,用于照射具有大面积的被照射物,所述被照射物具有照射面,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灯具,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用于照亮所述照射面,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支撑杆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模组与第二发光二极管模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模组产生的光投射于照射面靠近支撑杆的第一区域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模组产生的光投射于照射面的远离支撑杆的第二区域上,所述被照射物在第一、第二区域上的光的照度均匀。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用于照亮具有大面积的被照射物,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支撑杆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模组与第二发光二极管模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模组产生的光投射于被照射物靠近支撑杆的第一区域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模组产生的光投射于被照射物的远离支撑杆的第二区域上,所述被照射物在第一、第二区域上的光的照度均匀。
上述照明装置及其发光二极管灯具中,通过两种不同的第一、第二发光二极管模组相互搭配,从而使得投射于所述看板靠近支撑杆的第一区域及远离支撑杆的第二区域上的光的照度均匀,有利于提高投射于看板上的光的均匀度,提升照明装置的照明品质。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中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组装图。
图3为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中的第一发光二极管模组经过软件测试形成的等照度分布图。
图5为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中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模组经过软件测试形成的等照度分布图。
图6为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灯具经过软件测试形成的等照度分布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看板 10
照射面 11
发光二极管灯具 20
支撑杆 21
固定架 22
第一固定板 221
第二固定板 222
基板 2211、2221
侧板 2212、2222
通孔 2213
开口 2223
光源驱动 23
第一发光二极管模组 24
第二发光二极管模组 25
灯罩 241、251
底罩 2411、2511
前罩 2412、2512
电路板 242、252
发光二极管 243、253
安装平面 2431、2531
透镜 244、254
夹角 α、β
第一区域 I
第二区域 II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其用于照射一被照射物。该照明装置包括若干发光二极管灯具20。
在本实施例中,该被照射物为一看板10,如广告牌、宣传板等,该看板10具有一照射面11,该照射面11具有较大面积,本实施例中其面积为29m x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32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型材多功能恒料
- 下一篇:幕墙板块背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