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槟榔总生物碱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0591.1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2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明;丁艳;任晓锋;潘国波;刘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89 | 分类号: | A61K36/889;A01N65/40;A61P25/28;A61P33/14;A01P9/00;A61K1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槟榔 生物碱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尤其是从中药槟榔提取物中分离总生物碱的方法。
背景领域
棕榈科槟榔(Areca catechu L.)为多年生乔木,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植物,在我国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和云南等地均有栽培。槟榔(Areca nut)是其成熟种子,我国南方及东南亚等地居民都有嚼食槟榔的习惯。除了嚼食外,槟榔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槟榔味苦、性辛、温,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效,是中医常用的驱虫、消积药物,被列为五大南药之首。生物碱是槟榔的主要保健和药理活性成分,槟榔中生物碱(arecaalkaloid)的含量为0.3%-0.6%,其中槟榔碱(arecoline)的含量为0.1%-0.5%,其余分别为槟榔次碱、去槟榔碱、去甲基槟榔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它们均与鞣酸结合而存在。嚼食槟榔可以增强记忆功能在民间是家喻户晓的事,研究证实槟榔中的槟榔碱做为一种类胆碱功能的药物成分对老龄鼠的时间知觉损伤有削弱作用,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老年性痴呆症。临床注射槟榔碱能改善AD病人的认知能力,改善他们的记忆力。槟榔生物碱有显著的杀虫灭螺的功效,对猪肉、牛肉绦虫有强的致瘫痪作用,对棘球蚴虫有杀伤作用。槟榔碱对钉螺也有杀灭作用,槟榔碱与化学灭螺药合用后,降低了钉螺对药物刺激的敏感性,钉螺上爬率明显降低,灭螺效果显著增强。
我国是世界槟榔的重要产地之一,我国海南的槟榔种植面积、年产量、收购量均占大陆的90%以上;在台湾,槟榔产值仅次于稻米,而成为第二大宗农产品,形成了新兴的槟榔产业。近十几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扩大种植面积,使槟榔产量稳步增长。湖南省的槟榔加工企业以精选槟榔干果为原料,将其制作成最具地方特色的大众化咀嚼物,已发展成为当地一大产业。槟榔除了制成干果销售外,对槟榔中主要保健和药理活性成分槟榔生物碱进行提取分离,进而加工成药品,将更进一步延伸槟榔产业链、提升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槟榔生物碱的提取最常用的是有机溶剂,通常采用乙醇、乙醚或氯仿提取。由于槟榔果中生物碱与鞣酸结合在一起,提取时可先用氨水浸泡。另外采用较多的是水或酸水提取,用水或磷酸对槟榔粉末进行回流提取。或采用微波、超声辅助提取以及超临界CO2萃取,但提取物中生物碱含量较低、杂质成分复杂,需要进行分离、纯化,以提高提取物中槟榔生物碱的含量。大孔树脂分离技术是一种易于实现工业化扩大生产的分离纯化方法,具有选择性好、吸附容量大、再生处理方便及吸附迅速、解吸容易等优点,可用于生物碱活性部位的有效富集。而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槟榔生物碱采用大孔树脂法富集、纯化及工业化生产的报道。
大孔树脂是一类具有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一般为白色颗粒状,粒度多为20-60目,理化性质稳定。它具有良好的大孔网状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及离子交换吸附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按照树脂与吸附组分间作用力不同,可分为大孔吸附树脂和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大孔树脂还有多种优点:耐溶胀,不易碎裂,耐氧化,耐磨损,耐热及耐温度变化,以及对有机大分子物质较易吸附和交换,因而抗污染力强,并较容易再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槟榔总生物碱的制备方法,尤其是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槟榔乙醇水提取物中的生物碱的方法,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方面,大孔树脂法与普通硅胶柱色谱相比,具有选择性的吸附待分离的物质、工艺简单、可重复使用,易于工业放大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依次包括药材的处理、生物碱的粗提、提取液浓缩、上柱、洗脱和干燥等步骤,是通过如下方案得到的:
(1)槟榔果实的干燥和粉碎:干燥温度为40~60℃,筛目数为20~40目,得到槟榔粉末;
(2)槟榔中生物碱的粗提:称取槟榔粉末,加入乙醇水溶液后浸没于25℃水浴中超声萃取30-40min,萃取时间2min,间隔时间1min,功率300W,过滤,重复萃取2-3次,
合并滤液;其中乙醇水溶液浓度为70-90%,料液比为1∶5-1∶10;
(3)浓缩:滤液在60℃下减压浓缩至原体积1/4,得浓缩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05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