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式液晶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4520.0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0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敏生;黄冠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曾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式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且特别涉及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上开始普遍使用触控式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作为显示装置。请参阅图1所示,传统的触控式TFT LCD结构主要包括液晶面板10以及触控面板30,其中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偏振片11;薄膜场效应晶体管阵列12,设置于所述第一偏振片11之上;彩色滤光片14,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偏振片11之上;第二偏振片16,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14之上。触控面板30则包括一保护膜31以及导电玻璃32,形成于所述导电玻璃32上。
通常地,在TFT LCD的制程中,液晶面板10与触控面板30之间往往会存在气隙(air gap;AP)20,当外部环境中有光线入射时,保护膜31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界面反射率、以及气隙20中的空气与第二偏振片16之间的界面反射率均会因为介质反射率差异大而导致反射光线过强,并会由此造成液晶显示器的画面品质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商采用光学胶粘连液晶面板10与触控面板30,由此,液晶面板10与触控面板30之间的气隙变为光学胶,而保护膜31与光学胶之间的界面反射率,以及光学胶与第二偏振片16之间的界面反射率都会因为介质折射率差异大幅缩小,从而减少外部光线(环境光)反射,并增加该TFT LCD的光效率。但是,通过光学胶粘合液晶面板10与触控面板3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制程原因容易导致产品的良率下降,制造成本较高,同时当产品出现问题时也不易重工。
由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可有效提高光效率,且制程简单方便,适用于实际生产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可有效减小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反射光线过强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偏振片;薄膜场效应晶体管阵列,设置于所述偏振片之上;彩色滤光片,设置与所述偏振片之上;第二偏振片,设置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上;以及相位延迟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偏振片之上;以及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包括:圆偏振片,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以及导电玻璃层,设置于所述圆偏振片上;其中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还形成有一气隙。
通过本发明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可以通过圆偏振片吸收入射光的反射光线,以及通过所述相位延迟片转换光线的偏振状态,从而有效减少反射光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上述目的和其它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入射光线偏振示意图;以及
图4为图2所示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光线偏振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薄膜场效应管液晶显示面板 20:气隙
11:第一偏振片 30:触控面板
12:薄膜场效应管阵列 31:保护膜
14:彩色滤光片 32:导电玻璃
16:第二偏振片 33:圆偏振片
18:相位延迟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来清楚阐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同样,为简化说明起见,如无特别说明,在本发明的附图中,同样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然而,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做法仅为举例及阐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用,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45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