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凹版印刷联机冷烫转移的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1830.7 | 申请日: | 2010-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7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贺志磐;徐洪玉;魏洪波;殷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1/14 | 分类号: | B41M1/14;B41M1/2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28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凹版印刷 联机 冷烫 转移 新工艺 | ||
1.实现凹版印刷联机冷烫转移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可由如下步骤来实现:
a、先将卷筒状纸张放入印刷机的放卷装置(1);b、其次将卷筒状纸张(2)拉出牵引至出料牵引辊(3);c、从出料牵引辊(3)出来的纸张(2)进到第一印刷色组(4)进行印刷图案;d、经过第一印刷色组(4)进行印刷后,纸张(2)进入到冷烫单元(5),放置在冷烫单元(5)内的转移膜(6)上的转移层被定位冷烫在纸张(2)上;e、纸张(2)经过冷烫单元(5)进行定位冷烫后再进入多色印刷色组(7)进行印刷图案;f、进行多色印刷色组(7)印刷完图案后,纸张(2)再次进入另一冷烫单元(21)进行其它图案的定位冷烫;g、最后出来的纸张经过切割装置(22)进行横断,完成整个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凹版印刷联机冷烫转移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冷烫单元完成的定位冷烫工艺是在多色凹版印刷的印刷过程中(或在印刷前,或在印刷后)实现的,是在同一生产线内连续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现凹版印刷联机冷烫转移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2)进入到冷烫单元(5)将转移膜(6)上的转移层定位转移在纸张(2)上是经过如下步骤来实现的:
A、纸张(2)进入涂胶单元(8),在涂胶单元(8)上进行定位上胶;B、纸张(2)上胶后,纸张(2)经过渡辊进入到纸张复合机构(9),而在此时放置在放卷机构(10)的转移膜(6)经送渡辊也输送到纸张复合机构(9),在UV胶水的作用下,转移膜(6)同纸张(2)上有UV胶水的部分在压力的作用下进行复合;C、之后转移膜(6)和纸张(2)一起进入UV干燥器(11)进行固化;D、经过固化后的转移膜(6)和纸张(2)剥离辊进行剥离,转移膜(6)上的转移层通过UV胶水复合在纸张上的部分从转移膜(6)上剥离下来,被转移到纸张上,剥离后的转移膜(17)由收卷机构(12)进行收卷,完成纸张(18)的冷烫转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现凹版印刷联机冷烫转移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纸张(2)进入到冷烫单元(5)将转移膜(6)上的转移层定位转移在纸张(2)上是经过如下步骤来实现的:
A、纸张进入涂胶单元(13),在涂胶单元(13)上进行定位上胶;B、纸张(2)上胶后,经过渡辊进入到复合剥离机构(14),而在此时放置在放卷机构(15)的转移膜(6)经过渡辊也输送到复合剥离机构(14);C、转移膜(6)上的转移层通过UV胶水在压力的作用下复合在纸张(2)上的部分从转移膜(6)上剥离下来,被转移到纸张(2)上,剥离后的转移膜(6)由收卷机构(16)进行收卷;D、带有转移层的纸张(20)进入UV干燥器(11)进行最后的固化,完成纸张(20)的冷烫转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凹版印刷联机冷烫转移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单元(8)、(13)包括有检测纸张位置的光电头,还包括有纸张从其间经过的粘有胶水的印版辊(23)和可压住印版辊的压印辊(24),并由光电头确定胶水涂在纸张的特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凹版印刷联机冷烫转移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冷烫工艺为联机定位复合、固化、剥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实现凹版印刷联机冷烫转移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V干燥器(11)包括有箱体(111)和作干燥用的UV灯(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18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激光打标功能母料
- 下一篇:一种粉末压机的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