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婴儿载体和接纳基座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9929.5 | 申请日: | 2005-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3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P·K·米克;W·R·吉布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克研究和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8 | 分类号: | B60N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张春媛;阎娬斌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载体 接纳 基座 | ||
本发明是申请日为2005年2月8日、申请号为200580004696.4、发明名称为婴儿载体和接纳基座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儿载体和接纳基座及其组合。
该接纳基座使用利用载体在许多基座上可释放的固定定位的普通闭锁形式。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用于婴儿汽车座椅,或者更准确地说,当与基座组合时婴儿载体变成婴儿汽车座椅。另一个实施例为与童车组合的婴儿载体。
发明背景
婴儿载体已经公知,用于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容易运载婴儿,以及用于在婴儿喂养或者玩耍时乘坐。这些载体通常为带有座椅面、侧面、可调整载运把手、摇座形底部滑槽、限制安全带、载运把手和底垫的塑料壳体。
婴儿载体或者单独或者通过增加基座而经常用作婴儿汽车座椅。如果载体单独用作汽车座椅,则它们具有一些可用于把其固定到汽车座椅安全带上的钩。通过它们与基座一起使用,则该基座具有大致的躯干形外形,在其上面,汽车座椅安全带越过以把基座固定在汽车上。该载体然后以某些方式附着于基座上。
这些年来婴儿汽车座椅得到发展。第一部婴儿汽车座椅非常小,只是双壁塑料盘形容器Evenflo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轻型婴儿汽车座椅(Dyn-o-miteTM)。Century提出一种带有载运把手和停留在汽车内的基座的婴儿汽车座椅(Century)。其他制造商也同样因引入新模式而增加了改进。各种座椅均在汽车内在运送儿童时提供良好保护。
然而,尽管有了改进,但婴儿汽车座椅不是期望那样很安全或者易于使用。例如,在大多数座椅上改变肩部带高度意味着引出复杂的安全带系统并穿过不同组槽再引入,这对于没有机械感觉的人来说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另外,几乎每个婴儿汽车座椅被收回,因为它们的把手锁定机构不是足够坚固并且位置跳变。已经报道说婴儿汽车座椅的误用一直是一个较大问题,同时目前的座椅也是太复杂。最后,大多数婴儿汽车座椅需要婴儿载体从基座上拆卸,以调节婴儿载体向后的角度,这意味着使用者正试图调节向后角度,而这在目前不是看得见的。
开发本发明以继续对婴儿汽车座椅的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本发明努力制造更容易领会、更容易使用以及更安全的婴儿汽车座椅。
发明内容
发明包括结合形成婴儿载体/汽车座椅组合的婴儿载体和配合的基座。婴儿载体可作为婴儿载体独立使用,然而它可制作得非常轻,必须与它配对的较重和具有更多结构的基座一起使用变成婴儿汽车座椅。本组合婴儿载体/汽车座椅组合象其他婴儿载体一样具有座椅、靠背和侧壁。它也具有将容纳3点或者5点安全带系统的带槽。本发明具有附着于中央的上端壁和调节载运把手位置的装置。还具有3点安全带系统,包括带有带扣和两个肩部带的胯部带,或者具有5点安全带系统,包括带有带扣和固定到胯部带扣上的左右腰/肩部带的胯部带。还具有调节在座椅靠背上肩部带穿过其中的槽的位置的装置以及调节腰/肩部带带长度的装置。此外,在底部上还具有滑槽,以在载体位于平面时进行摇摆运动,并当载体与基座一起使用时与匹配基座的外形配合。另外,还具有与基座结合的机构,以把载体和基座可拆卸地固定一起。
本发明的基座具有与在载体上滑槽一部分匹配并接纳它的上部外形,以便通过阻止左右运动和前后运动使载体相对于基座定位,并协助把她固定到基座上。基座还具有与在载体中机构配合的部件,以通过阻止载体相对于基座的垂直运动来完成两者的可拆卸连接。该基座还具有依靠在汽车座椅上并且可调节以使基座一端提升或者降低的底部外形,因此控制基座相对于沿前后方向的水平线的角度。通过旋转在基座后面的旋钮而该旋钮通过一个调节基座底部外形的机构来实现该调节。该基座还在靠近它的前部具有大致躯干状外形,以接纳汽车座椅安全带的腰部,同时还可容纳标准LATCH(用于儿童的下联接卡子和系绳)安全带系统,一个由FMVSS(联邦汽车安全标准)225指定的把儿童汽车座椅固定到汽车座椅上的专业安全带,以及还可容纳在FMVSS 213认证的对应顶部系绳和下部附件。最后,该基座选择性地具有锁定装置,其中该装置可挤压汽车腰部座椅安全带和/或腰/肩部座椅安全带并使其变形,从而把它们固定到基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克研究和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米克研究和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99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