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风洞流态显示梳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7670.0 | 申请日: | 201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1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胡兴军;王靖宇;范爱华;杨博;范士杰;王新宇;张英朝;叶辉;乔银波;董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风洞 显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汽车风洞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风洞流态显示梳管。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汽车风洞中进行汽车整车或模型烟流态显示实验时,采用固定在顶部洞壁与底部洞壁之间的梁支撑,在其上固定带孔圆管,孔按照一定的距离排列,或直接将有一定刚度和强度的带孔圆管固定在风洞顶壁与底部之间,管上的孔按照一定距离排列,这样从管中流过的烟从孔中被风洞气流的负压吸出,从而形成梳状的烟流,经过汽车整车或模型就形成了汽车某截面的烟流态。传统的带孔梳管存在两个弊端:1支撑为钢梁或圆管,完全处于流场中,对流场的干扰大,烟流流动在未到达试验汽车或模型时,就已发生了分离或漩涡;2由于钢梁或圆管为非流线型,流场阻力很大,因此,传统的烟流态管设计不能真实反映汽车或模型的流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梳状流动分离和流动阻力,并防止其后产生涡流,真实地获得汽车风洞流态显示实验结果的汽车风洞流态显示梳管。
本发明由底座6、张紧线II 7、张紧线I 10和上部组件11组成,其中上部组件11经其上的下加强筋5与底座6固接;张紧线I 10和张紧线II 7下端分别固接于底座6两侧,张紧线I 10上端与上部组件11的对称翼型包罩1一侧上端固接,张紧线II 7上端与对称翼型包罩1另一侧上端固接;底座6设有通孔。
上部组件11由对称翼型包罩1、梳状喷管2、中加强筋4、下加强筋5、立柱管8和上加强筋9组成,其中立柱管8侧壁设有等距通孔,每个通孔与各梳状喷管2一端固接并连通,各梳状喷管2另一端开口于对称翼型包罩1一侧;对称翼型包罩1经固接于其中的上加强筋9、中加强筋4和下加强筋5,与立柱管8和各梳状喷管2构成固定的整体;立柱管8上端与上加强筋9密封连接,立柱管8下端的开口与底座6的通孔连接。
梳状喷管2于对称翼型包罩1一侧的开口处设有螺纹,置有螺帽3。
利用本发明在进行汽车整车或汽车模型的烟流态显示实验时,可根据汽车整车或汽车模型的高度,随时方便地将梳状喷管2于对称翼型包罩1一侧开口处的螺帽3卸下或装上,达到控制烟流的目的。
为减少烟流的流动分离和涡流,降低梳状管对流场的干扰和阻碍,对称翼型包罩1采用流线型设计。
设立张紧线,并紧固在底座上,是为了将整个装置张紧,从而防止上部组件11(包括对称翼型包罩1、梳状喷管2、中加强筋4、下加强筋5、立柱管8和上加强筋9)在风的作用下振颤。
为了避免装置的流场干扰和流动分离,梳状喷管2与立柱管8的连接处采用10mm半径的圆弧倒角,且以管螺纹形式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风阻系数几乎为零,对流动的阻碍小;
2.能有效降低本装置对汽车风洞流场的干扰;
3.能防止分离,并减少对试验段流场品质的影响;
4.操作方便,且能针对不同比例的汽车,实现从模型到整车进行多点的烟流态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风洞流态显示梳管主视图
图2为汽车风洞流态显示梳管左视图
图3为汽车风洞流态显示梳管俯视图
图4为汽车风洞流态显示梳管A-A截面剖视图
图5为汽车风洞流态显示梳管B-B截面剖视图
其中:1.对称翼型包罩 2.梳状喷管 3.螺帽 4.中加强筋 5.下加强筋 6.底座 7.张紧线II 8.立柱管 9.上加强筋 10.张紧线I 11.上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由底座6、张紧线II 7、张紧线I 10和上部组件11组成,其中上部组件11经其上的下加强筋5与底座6固接;张紧线I 10和张紧线II 7下端分别固接于底座6两侧,张紧线I 10上端与上部组件11的对称翼型包罩1一侧上端固接,张紧线II 7上端与对称翼型包罩1另一侧上端固接;底座6设有通孔。
上部组件11由对称翼型包罩1、梳状喷管2、中加强筋4、下加强筋5、立柱管8和上加强筋9组成,其中立柱管8侧壁设有等距通孔,每个通孔与各梳状喷管2一端固接并连通,各梳状喷管2另一端开口于对称翼型包罩1一侧;对称翼型包罩1经固接于其中的上加强筋9、中加强筋4和下加强筋5,与立柱管8和各梳状喷管2构成固定的整体;立柱管8上端与上加强筋9密封连接,立柱管8下端的开口与底座6的通孔连接。
梳状喷管2于对称翼型包罩1一侧的开口处设有螺纹,置有螺帽3。
立柱管8的高度为1500mm,内径为30--50mm,管壁厚8--10mm。
立柱管8侧壁所设的孔距(即两个梳状喷管的中心间距)为150--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7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