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式透明键盘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7647.1 | 申请日: | 201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4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焜灿;田力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 | 分类号: | G06F3/048;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式 透明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式键盘,尤其是关于一种触控式透明键盘。
背景技术
键盘作为重要的输入装置之一,已经成为电子装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触控式键盘由于较轻薄,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当使用者无需进行输入操作时,触控式键盘依然处于使用状态,如此造成电能的浪费。此外,现有的触控式键盘外型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省电的触控式透明键盘。
一种触控式透明键盘,其包括一作为输入操作区的触摸屏,一透明显示屏、一中央处理单元和一感测装置,该触摸屏、该透明显示屏和该感测装置与该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该感测装置用于感测使用者是否进入输入操作区来操作该触摸屏,并传送控制信号至该中央处理单元,该中央处理单元根据该控制信号判断是否切换该触控式透明键盘的工作状态和待机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触控式透明键盘通过该感测装置感测使用者是否进入输入操作区,然后切换该触控式透明键盘的工作状态或待机状态,如此减少电能消耗,较为省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触控式透明键盘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触控式透明键盘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触控式透明键盘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4A是图1所示的触控式透明键盘状态转换的一部分工作流程图;
图4B是图1所示的触控式透明键盘状态转换的另一部分工作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控式透明键盘 100
触摸屏 10
本体 11
柔性电路板 13
中央处理单元 20
透明显示屏 30
侧面 31
端面 33
卡合槽 35
卡块 37
固定组件 50
收容槽 51
卡合柱 53
支撑组件 70
感测装置 90
固定槽 91
发射模组 92
接收模组 94
微处理单元 96
光学透镜区 97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触控式透明键盘100包括一触摸屏10、一透明显示屏30、一固定组件50、一支撑组件70和一感测装置90。该触摸屏10设置在该透明显示屏30上并与该透明显示屏30电连接,该触摸屏10可以称为该触控式透明键盘100的输入操作区。该固定组件50设置在该透明显示屏30的一侧,该支撑组件70固定设置在该固定组件50的下方,该支撑组件70的内部设置一控制电路板(图未示),该控制电路板与该触摸屏10和该透明显示屏30电连接。该感测装置90与该固定组件50相对设置在该透明显示屏30的另一侧,该感测装置90与该支撑组件70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该触摸屏10包括一透明本体11和与该本体11电连接的一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13。该本体11用于感测外部触摸动作并将触碰位置信号通过该柔性电路板13传送至该支撑组件70内的控制电路板中。
该透明显示屏30用于显示按键图样,其优选透明有机发光显示屏(transpar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TOLED),或透明的场致发射显示屏(field-emission display,FED)。该透明显示屏30通过导线或柔性电路板与该支撑组件70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该透明显示屏30包括二相对设置的侧面31和与该二侧面相连接的一端面33。该感测装置90设置在该端面33上。每一侧面31远离该端面33的一端开设一卡合槽35。该端面33上设置若干卡块37。
该固定组件50大致呈一矩形状,其侧面开设一条形收容槽51。该收容槽51的底部开设若干供导线或柔性电路板穿过的通孔(图未示)。该收容槽51的二端分别设置一卡合柱53。该卡合柱53的形状与该卡合槽35的形状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7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