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较低反式脂肪酸食用植物油及其精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5319.X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3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龚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南顺油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D9/04 | 分类号: | A23D9/04;C11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丽娟;朱梅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式 脂肪酸 食用植物油 及其 精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较低反式脂肪酸的全精炼食用植物油及其精炼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反式脂肪酸”引起人们的关注。
当油脂从植物种子中分离出来后,其油脂内含有植物残渣、胶质、色素和已经酸败的游离脂肪酸以及浸出所用的溶剂等非甘油三酯杂质。而油脂精炼目的就是将以上所列物质进行彻底去除,常用工艺是:毛油→脱胶→脱酸→脱皂→脱水→脱色→脱杂→脱氧→脱臭→冷却→成品。以上工艺依次分为:
中和段,包括:毛油→脱胶→脱酸→脱皂→脱水;
脱色段,包括:脱色→脱杂;
脱臭段,包括:脱氧→脱臭→冷却→成品。
这三段工艺仅相对独立,现在市售油脂除原料油以外,只有部分花生油、特级初榨橄榄油、芝麻油三种不经过以上工艺流程。而浅色实际上就完全代表已经经过以上三个过程。全部经过以上三个过程的食用植物油为全精炼食用植物油。
在中和过程中,现在工艺使用食用磷酸脱掉油中胶质,食用烧碱脱除油中游离脂肪酸,最后用软水洗除添加酸、碱后的分离残留物质,其关键设备是离心分离机器。
而在脱色工艺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去除油脂中的色素和中和段中的残余皂,加工助剂使用的是白土,利用白土的吸附功能完成以上目的。脱色过程在负压环境中实现。脱色后的油和白土的混合物质经过两次过滤后,将白土和其吸附的杂质全部分离,最后进入油脂精炼的脱臭阶段。在脱色第2次过滤中采用的是缠绕滤棒,加压实现,滤棒孔径为25μm。
油脂脱臭阶段按照字面理解实际上就是除去气味的工段,整体意义上来说,该工段主要作用也在如此。上两个工段所产的油脂是不能食用的,中和段所出的油脂含有微量的皂角,气味含“碱味”,脱色出来的油脂充满刺鼻的气味,而在脱臭过程中这些气味物质在真空蒸馏的情况下予以去除。在油脂精炼脱臭目的中,除了去除气味物质外,还要去除低分子(12个碳链(CH)以下的分子)物质,裂解色素物质(让油脂颜色更浅),以及裂解在中和、脱色段未排除干净的黄曲霉毒素,以实现油脂更纯净、更稳定和高烟点。
但是,在油脂精炼的脱臭阶段中,因高温和脱色段带入的少量白土微粒的作用,导致了油脂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异,使油脂脂肪酸反式结构化,其反式结构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随油种、脱臭温度、脱臭时间、进入脱臭阶段杂质量等因数的影响而各不相同。现代精炼技术导致油脂中的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无可避免地反式结构化,这点是众多油脂厂、油脂设备供应商不愿意正视或没有关注到的实际情况。
在以双键结合的不饱和脂肪酸中,分子结构上可能会出现顺、反两种几何异构体。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是指至少含有一个反式构型双键的脂肪酸,即碳碳双键上两个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分别位于双键的两侧,空间构象呈线形,与饱和脂肪酸相似;而顺式脂肪酸双键上两个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在双键的同侧,空间构象呈弯曲状,参见图1所示。
由于反式脂肪酸的空间构象呈线形,因此其分子物理性质也与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脂肪酸相近,而顺式脂肪酸的空间构象呈弯曲状,其物理性质与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脂肪酸相差较远。顺反异构体空间构象的不同导致二者物理性质的不同,如顺式脂肪酸多为液态,熔点较低;而反式脂肪酸多为固态或半固体,熔点较高。如硬脂酸的熔点为70℃,顺式油酸的熔点为16℃,而反式油酸的熔点为52℃。
椐相关报道反式脂肪酸的主要危害:
(1)影响生长发育;
(2)导致血栓形成;
(3)促进动脉硬化;
(4)造成大脑功能衰退;
(5)诱发妇女患Ⅱ型糖尿病。
基于以上原因,世界上现有美国、丹麦、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对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了限制。前2个国家限制反式脂肪酸超过2%含量的食物的销售。而香港要求反式油酸t-C18:1和反式亚油酸t-C18:2含量总和超过0.3%的油脂产品需要标识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以下三种来源:
1、氢化植物油:植物油进行氢化处理,一部分不饱和脂肪酸会发生结构转变,从天然的顺式结构异化为反式结构。
2、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和奶:反刍动物体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11%,牛奶、羊奶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南顺油脂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南顺油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53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式SF6密度继电器信号传输模块
- 下一篇:防止豆浆真空预冷飞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