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两级插值的图像脉冲噪声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4902.9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甜;石光明;牛毅;杨子龙;李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两级 图像 脉冲 噪声 抑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两级插值消除图像脉冲噪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直方图对待处理的脉冲噪声图像进行噪声检测,标定噪声位置;
(2)将含噪图像中受噪声影响的像素幅度置零,得到参考图像;
(3)对步骤(2)中得到的参考图像进行下二采样,得到分辨率为待处理含噪图像一半的低分辨率图像;
(4)对于低分辨率图像中幅度为零的像素,在参考图像中找到这些像素的对应位置,并以这些位置为中心加窗,用窗内非零像素的加权和作为第一级插值补全这些像素的幅度信息;
(5)对一级插值后的低分辨率图像用方向自适应提升小波进行预滤波,消除图像内边缘和纹理中存在的锯齿效应;
(6)对步骤(5)中预滤波后的低分辨率图像,采用改进的分段自回归模型进行第二级插值,得到消除脉冲噪声的全分辨率清晰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去噪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的利用直方图对待处理的脉冲噪声图像进行噪声检测,按如下步骤进行:
(2a)求含噪图像直方图;
(2b)以直方图包络函数在图像的灰度范围动态区间两端的拐点作为阈值Tmax和Tmin;
(2c)对于含噪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X(i,j),如果X(i,j)的灰度值在区间[Tmin,Tmax]之内,则认为X(i,j)为未受噪声污染的像素;反之,如果X(i,j)>Tmax或X(i,j)<Tmin,则认为X(i,j)为受脉冲噪声污染的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去噪方法,其中步骤(6)所述的对一级插值后的低分辨率图像用方向自适应提升小波进行预滤波,按如下步骤进行:
(3a)对低分辨率图像进行自适应方向提升小波正变换;
(3b)用软阈值算法处理小波系数;
(3c)用(3b)中处理后的系数进行自适应方向提升小波反变换重构预滤波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去噪方法,其中步骤(6)所述的采用改进的分段自回归模型进行第二级插值,按如下步骤进行:
(4a)根据分段自回归模型插出低分辨率图像在全分辨率图像中相应位置的8-邻域像素;
(4b)用参考图像中的非零像素代替步骤(4a)中插出的像素值;
(4c)用低分辨率图像中的已知像素和步骤(4a)、(4b)得到的插值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利用分段自回归模型插出低分辨率图像在全分辨率图像中相应位置的4-邻域像素;
(4d)用参考图像的非零像素代替步骤(4c)中插出的像素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490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