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籽干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6383.6 | 申请日: | 201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9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雪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F26B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干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茶籽的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籽(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14个省(区)的山区和丘陵,目前全国有油茶林约为400万hm2,年产油茶籽超过60万吨。从油茶种子中提取的茶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其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称。茶油中含有茶多酚和山茶甙,丰富的VE、VD、VK和胡萝卜素以及角鲨烯,长期食用,能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肠胃吸收功能,促进内分泌腺体激素分泌,防治神经功能下降,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茶油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植物油。
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国内食用植物油60%左右依赖进口。传统草本油料生产的土地受到限制。发展油茶产业,不与粮争地,既能迅速增加油料供应,又能提高生态水平,因而受到各级政府和民间的日益重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促使油茶籽大规模的开始加工利用。
干燥是油茶籽加工利用的第一道工序,对油茶籽品质、出油率和油脂的品质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茶油主要是农户自种、自收、自管,作坊式榨油,干燥主要采用自然晒干法,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加之南方多阴雨,高水分含量的油茶籽容易腐烂,油脂酸败,严重影响后续加工过程,成为茶油规模化生产的瓶颈问题之一。因此,为了适应油茶产业化生产,研究油茶籽 干燥方法对促进油茶籽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无公开资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目前油茶籽干燥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油茶籽干燥方法,有效解决现有干燥技术时间长、油茶籽贮藏品质差、不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严重制约油茶籽加工等方面的缺陷。本发明根据不同干燥方法对油茶籽出油率和油茶籽贮藏过程油脂品质的影响,优化得到一种适合油茶籽干燥的方法,并进一步提供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油茶籽的贮藏和加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油茶籽干燥方法,将采收的新鲜油茶果经过挑选,除杂,堆沤处理后,脱去油茶果壳,寻找适宜的条件将除去油茶果壳的油茶籽干燥至含水量10%以下。
所述油茶籽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收的新鲜油茶果经过挑选,除去油茶果中夹杂的杂质,发霉和有病虫害伤害的油茶果;
(2)将挑选后的茶果放置在室温下,控制相对湿度为70~80%,堆沤处理8~12天,完成后熟,进一步提高油茶籽中的油脂含量,然后除去油茶果壳;
(3)除去油茶果壳以后的油茶籽采用热风干燥方法进行干燥,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50~90℃,堆积密度300~500kg/m3平铺,干燥6~25h,使油茶籽的含水量达到10%以下。
本发明与现有的油茶籽自然晒干法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1)本发明方法干燥时间短,干燥速度快,避免了因天气不好或干燥不及时造成的霉变,保证了原料油茶籽和压榨毛油的质量;(2)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的油茶籽的含水量均匀,容易控制,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3)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的干燥后的油茶籽贮藏品质好,贮藏时间长,在贮藏过程中油脂的质量稳定,提取后的毛油品质好,减少精炼工序,提高成品茶油的回收率和品质;(4)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容易。
附图说明
图1干燥温度与油茶籽含水量关系图
图2堆积密度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将采收的新鲜油茶果经过挑选,除去油茶果中夹杂的杂质,发霉和有病虫害伤害的油茶果。将挑好的油茶果放置在室温下,控制相对湿度为75%,堆沤处理10天后油茶籽的含油量获得显著提高,经堆沤处理后油茶果壳可轻松去除。油茶籽采用热风干燥,将油茶籽在温度55℃、堆积密度320kg/m3平铺,干燥15h,使油茶籽的含水量达到10%以下。将干燥处理过的油茶籽在常温下贮藏8个月,贮藏8个月后的油茶籽中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比刚开始贮藏时相比分别升高0.34mgKOH/g和0.86mmol/kg,说明油茶籽的油脂含量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油茶籽的贮藏稳定性很好。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63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玻璃连接结构
- 下一篇:双平行式辐射管墙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