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分解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90411.3 申请日: 2010-06-03
公开(公告)号: CN101844072A 公开(公告)日: 2010-09-29
发明(设计)人: 涂志龙;郭兴忠;李文彦;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碧岩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J20/20 分类号: B01J20/20;B01J20/30;B01J23/06;B01J37/04;B01D53/86;B01D53/72;B01D53/38
代理公司: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代理人: 金祺
地址: 323300 浙江省丽***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吸附 分解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分解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吸附分解VOCs的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与NOx、SOx和颗粒物是城市和工业区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它们的排放不仅污染环境,破坏大气层,更威胁着公众的身心健康。目前在处理VOCs技术方法中,吸附技术是最为常用、也较为简单的控制技术,但目前吸附剂的容易饱和吸附、无法根除有害物、寿命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吸附净化技术的发展。

竹炭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辐射远红外、负离子效应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技术中;电气石因具有较强的负离子效应、辐射远红外而广泛应用于保健、抗菌技术中;光触媒二氧化钛在光线的作用下,能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的VOCs,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所以,针对目前吸附剂存在的问题,众多研究开始围绕竹炭、电气石和光触媒二氧化钛这三种材料以各种方法、各种工艺制备新型吸附剂,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如:在以竹炭和光触媒二氧化钛为原料制备吸附剂方面:公开号为CN 1690130A、CN1689408A、CN 101632920A都制得了具备吸附和抗菌功能的产品,但其并不具有可见光催化作用,故而分解效率较低;在公开号为CN 1846846A中,发明了一种纳米改性光催化竹炭,其具有强吸附、抗菌功效,但其需通过先将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高压喷涂于毛竹,再经20-25天100-800℃高温密闭加热,其制备工艺过于复杂,周期太长;在公开号为CN101402792A中,应用竹炭粉与纳米二氧化钛作为部分原料,所制得的材料其负离子释放量达到1000个/cm3,大肠杆菌抗细菌率大于90%,远红外比辐射大于0.8,但其不具有吸附作用。

在以竹炭与电气石复合方面:公开号为CN 101486561A、CN 101580375A、CN101333100A得到了只具有辐射远红外效果的材料;而在公开号为CN 1413921A中,以竹炭10%~20%,电气石10%~30%,以及其它矿物,制得了可用于水净化的且能产生负离子的陶瓷材料,但其缺点在于,材料应用较多稀有矿物电气石,且制品无分解作用。

在电气石与光触媒复合方面:在公开号为CN 1664020A中,以电气石表面吸附硝酸银、与二氧化钛颗粒进行掺杂,再包覆有二氧化硅或氧化铝层,得到具有多孔性质的释放负离子的抗菌纳米负载材料,但该材料不具有吸附作用;在公开号为CN 1478755A中,报道了以电气石40%-90%为主要原料,添加纳米二氧化钛等多种功能材料,制成的多功能健康环保材料具有很高的负离子、抗菌抑菌效果。但其材料不具有可见光催化且大量使用功能矿物,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竹炭、电气石、光触媒三者的复合方面:公开号CN 101249272A中,以电气石和竹炭为主剂(2%~5%),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麦饭石、纳米海泡石、纳米沸石等为助剂(1%~3%),以及稳定分散剂制得一种纳米复合负离子材料,因生产工艺的限制,所以其所利用的主剂和助剂含量较少,故而其只具有有限的负离子效应,且并无可见光催分解和抗菌作用。公开号CN 101195537A中,利用电气石粉(25%~40%)、竹炭(5%)、二氧化钛(5%~8%)、高岭土、钾钠长石粉为主要原料,制得陶瓷片,这种材料具有负离子,远红外,抗菌效果,其负离子数830~960个/cm3,远红外发射率为0.87,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大于99%,但其同样不具有可见光催分解和抗菌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附分解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吸附分解剂具有强吸附、可见光催化分解、抗菌的特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分解剂,由重量百分含量为90%~95%的竹炭颗粒和由重量百分含量为5%~10%的电气石颗粒组成基料,向基料中添加占基料总重10%~20%的光触媒二氧化钛溶胶作为添加剂。

作为本发明的吸附分解剂的改进:竹炭颗粒的粒径≤1毫米,电气石颗粒的粒径≤100微米。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吸附分解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将竹炭颗粒和电气石颗粒组成的基料进行球磨混料(干混),得到干粉料;竹炭颗粒和电气石颗粒在基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90%~95%和5%~10%;

2)、在干粉料中加入光触媒二氧化钛溶胶进行球磨混料(湿混),得混合物;光触媒二氧化钛溶胶与干粉料的重量比为10%~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碧岩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碧岩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04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