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川芎嗪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制药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79512.0 申请日: 2010-05-21
公开(公告)号: CN101822643A 公开(公告)日: 2010-09-08
发明(设计)人: 曾莉;毛春芹;陆兔林;李林;李争艳;王晓雯;毕蕾;卞尧尧;陆敏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9/14 分类号: A61K9/14;A61K31/4965;A61K47/34;A61P41/00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李纪昌
地址: 21002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川芎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制药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涉及一种川芎嗪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药领域 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腹腔粘连是术后腹膜进行修复的必然过程。腹腔手术后,局部创面会渗出纤维蛋白原的 胶状液,它很快转变为纤维蛋白的凝结物,覆盖在受创的腹膜表面,起到对创面的修复保护 作用。没有粘连就没有修复,但当机体的这种修复无序或纤维降解不完全以至发展成为点状、 成角或索带样粘连时,将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机械性肠梗阻。据报道腹部外科手术后约40% 以上患者会出现粘连性肠梗阻。

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目前主要从改进手术技巧、利用屏障物质及联合用药等方面 着手以减少纤维蛋白沉积、促进纤维溶解、从而减轻过度的粘连,但由于手术技巧的不确定 性、现有治疗药物疗效不稳定和持续给药不方便以及单纯机械隔离效果不佳等缺点。因此, 这种常见而迄今尚无有效防治措施的病理性腹腔粘连一直是抗组织纤维化命题中的一项重要 课题。

川芎嗪是从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根茎中提取分离的生物碱单体(四甲基吡嗪),具有改 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纤维化和钙离子拮抗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 心脑血管疾病。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

三、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川芎嗪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川芎嗪纳米 粒,可用于制备防治病理性腹腔粘连的药物。

技术方案:一种川芎嗪纳米粒,所述的载药纳米粒的活性组分为川芎嗪,所用载药纳米 材料为聚乳酸。所述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00-250nm。

川芎嗪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将聚乳酸溶于丙酮,形成聚乳酸丙酮溶液,再将川芎嗪溶于 聚乳酸丙酮溶液中,形成油相,将油相加入已恒温至20~50℃的含表面活性剂的水相溶液中, 两相混合后在20~50℃的温度下搅拌50~90min,使丙酮挥发,即得川芎嗪纳米粒溶液,其中 川芎嗪∶聚乳酸∶表面活性剂∶水相溶剂的质量比为2~3∶8~12∶4~6∶1600~2400。

所述的将聚乳酸溶于丙酮所用的方法为超声溶解。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泊洛沙姆。

所述的搅拌为磁力搅拌。

川芎嗪纳米粒在制备腹腔内外用防治术后肠粘连药物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将缓控释技术与中药有效结合,制备川芎嗪纳米粒。本发明工艺简单, 反应条件温和,制作粒径均匀、分布窄。且所选用的辅料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无毒 副作用,市场原料充足。川芎嗪包在纳米粒中,可以稳定而缓慢的释放,可有效的防治术后 肠粘连,以及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本申请发明人将缓控释技术与中药有效结合,制备川芎嗪纳米粒。将中药置于纳米药物 载体中,通过对载药纳米粒子的修饰,既可使药物靶向性到达病变部位,同时又能主动搜索 和修复损伤组织。纳米粒子的微小体积和特殊结构,使之在缓释给药、靶向给药、黏膜和局 部给药中显示出特殊的优势。采用喷涂于术后创面及周围,用于对抗术后腹腔粘连,最大限 度减轻或者消灭术后可能存在的点状、成角、索带样病理性粘连,以及为预防粘连性肠梗阻 提供有效手段。

四、附图说明

图1为与表3对应的5天,10天各组平均评分比较。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川芎嗪纳米粒其中纳米粒平均粒径采用激光衍射法测定(仪器:马尔文 Zeta sizer Nano-ZS90,室温条件下,取纳米粒溶液,以蒸馏水稀释后,置于激光粒度分析仪 的样品管中,测定粒径大小分布及平均粒径),其平均粒径为150nm。本发明所提供的川芎嗪 纳米粒低温超速离心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测得游离川芎嗪量,从而计算出平均包封率为 42%。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 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替代手段,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 内。

实施例1:

称取125mg聚乳酸溶于7mL丙酮,形成聚乳酸丙酮溶液,再将25mg川芎嗪溶于聚乳酸 丙酮溶液中,形成油相,将油相快速加入20mL已恒温至30℃的0.3%泊洛沙姆水溶液中。两 相混合后在30℃的温度下磁力搅拌80min,使丙酮挥发,即得川芎嗪纳米粒溶液。

测纳米粒包封率可达30%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79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