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硅陶瓷刀片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6399.2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0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葛昌纯;夏元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高新区春昌陶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28 | 分类号: | B23P15/2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5048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陶瓷 刀片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高α相氮化硅粉体制备陶瓷刀片的方法,属于陶瓷工具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氮化硅Si3N4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它具有高强、超硬、耐磨、耐腐蚀、低密度、低膨胀系数、抗热震性好、抗氧化能力强等优越的性能;氮化硅既是性能优良的高温结构陶瓷,又是新型的功能陶瓷。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氧化硅陶瓷在化工、冶金、机械、石油、电子、航天航空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等行业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切削刀具,过去切削刀具基本上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在切削高锰钢等材料时,使用寿命较短。如用氮化硅制成的陶瓷刀具在加工钢、铸铁、锌硬钢、高锰钢和镍等高温合金时,刀具寿命可比硬质合金刀具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在生产中它不但能用于一般的车、镗和銧削加工,而且能用于孔加工刀具上。除了可在普通机床是使用外,还能用于数控机床等高级设备上,国际上公认是当代提高生产效率最有潜力的一种刀具。据资料用陶瓷刀具代替硬质合金刀具后,切削速度由62m/min提高到332m/min,使生产效率提高5倍,刀具耐用度也增加5倍。当前,国内市场上使用的高性能、高精度陶瓷工具等几乎全靠国外进口,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耗能低(几乎不耗能),生产周期短,产品纯度高,设备投资少,制造成本低的、用高α相氮化硅粉体制备的氮化硅陶瓷刀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主要由如下步骤:一是原料处理,它是选用高α相氮化硅粉体作为原料,将原料放入球磨机内,球磨介质用无水酒精,球磨后用远红外干燥箱将其烘干,并用筛网进行过筛,并分批次存放;二是热压烧结成型,将处理后的原料在高温高压的同时作用下直接压制成致密的刀片;三是切削刃磨,热压后的陶瓷刀片毛坯,经至少经过平磨两面、线切割、研磨、倒棱、刃磨并清洁后制成所述的氮化硅陶瓷刀片。
所述的氮化硅粉体原料要求如下:
α-Si3N4 ≥92%
游离硅 <0.5%
氮含量 ≥37%
氧含量 ≤2%
X-射线分析 主要α、少量β相
将原料放入球磨机内,在加入无水酒精介质后进行湿磨,球磨时间为80-100小时,卸料后用远红外干燥箱将料烘干,用90-110目筛过筛,分批次存放供热压烧结成型。本发明所述的热压烧结成型是:氮化硅粉料先在钢模中预压成型,并使预成型件装入热压模前具有一定强度即可,预压成型是在控制压制速度,缓慢加压条件下进行;然后将预成型件放在模具的下垫块上,最后套上热压外模套,装上上压头;将装好粉料的热压模装入热压炉内,密封炉门,通入氮气进行保护,然后进行热压烧结成型;热压完成后,等模具冷却后即可脱模成陶瓷刀片毛坯。
所述的热压陶瓷刀片的最佳热压温度为1780℃土5℃,加压的单位压力一般为200-300kg/cm2;压模装炉后,先施以初压,将料压紧;初压为总压的30-50%;当温度生至500-700℃时,压力升至总压的40-50%;温度升至1000-1400℃时,压力升至总压力的60-70%;温度达到1400-1650℃时,压力保持在总压的85%左右;温度升至1780℃时,压力为总压力的100%.当保温结束后,分阶段降温,让模具在压机上冷却后脱模成陶瓷刀片毛坯。
本发明将所述热压后的陶瓷刀片毛坯,进行如下切削刀磨后续加工处理:先将陶瓷刀片毛坯数片粘在铁板上,放在磨床上两面磨平后,测HRA值,然后进行电火花切割,再用研磨方式磨周边和圆角,经倒棱、刃磨,清洁、经验后入库,分批号存放。
本发明主要采用高纯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即高α相氮化硅粉体,经过先进的热压成型烧结工艺制成,具有能获得致密性能优良的陶瓷刀片,制品晶粒细,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较好;能准确地控制产品形状尺寸;生产期短,质量稳定可靠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高新区春昌陶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高新区春昌陶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6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