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尾气非化学净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63271.0 | 申请日: | 201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8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屈百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02 | 分类号: | F01N3/02;F01N13/08;B60K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尾气 化学 净化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尾气的净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净化汽车发动机尾气的非化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几乎所有燃油车辆的发动机尾气均由其尾气管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这些尾气含有大量的硫化物、氰化物、碳、铅等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些尾气排放物分布性地在空气中弥漫,不断增加着空气中有害气体、浮尘的浓度和雾霾天气天数比例,日益严重地污染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净化发动机尾气以减缓这种排放物分布性弥漫速度,已迫在眉睫。开发一种发动机尾气净化方法,实现发动机尾气的无害化或少害化,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尾气净化方法几乎均为化学方法,在净化尾气的同时不但有物质消耗,还会产生新的污染型废物,性价比很低,因而未能投入实用。
发明内容
为减缓发动机尾气排放物,特别是可吸物颗粒的分布性弥漫速度,实现尾气无害化或少害化,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尾气非化学净化方法,即利用汽车空调换热蒸发器的制冷作用,将带有有害气体的发动机尾气凝结成液体微滴,附着在冷却网栅上,并逐渐聚集、增厚滴流到收集罐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汽车空调换热蒸发器的制冷作用,将带有有害气体的发动机尾气凝结成液体微滴,附着在冷却网栅上,并逐渐聚集、增厚滴流到收集罐内。将汽车空调系统的蒸发器制成多层吸热管圆盘网栅主体,外套气密绝热层圆柱筒壳,筒壳下部安装液体收集罐,污液收集罐通过滴流孔与筒壳相通。整体装接在汽车后管的消音器与排气管之间,使得消音器内管、经过绝热层筒壳和排气管构成一新的尾气排放管路。汽车工作时,尾气通过多层吸热管圆盘网栅制成的空调系统的蒸发器时,会在网栅上凝结、聚集,形成液滴,滴落到污液收集罐内,从而从排气管放出的尾气大大减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大大缓解发动机尾气污染增速,特别是冬季,充分利用了车内制热的能量,起到了即减排,又节能的功效。同时,所提供的结构又进一步延伸、增强了后管的消音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装配结构视图;
图2是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装配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在附图所示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装配结构视图中:1.冷却网栅片,2.蒸发器吸热管,3.排气管,4.绝热层筒壳,5.污液收集罐,6.污液排放咀,7.污液滴落孔,8.制冷液低压管,9.循环管及护套,10.制冷液高压管及毛细管,11.消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所示的发动机尾气净化装置装配结构视图中:将外壁制成冷却网栅片1的蒸发器吸热管2排制成圆盘形网栅,各个圆盘网栅再按前疏后密间隔连接、平排成柱体,该柱体装入圆柱形的气密腔绝热层筒壳4内;这样结构的圆盘网栅柱体蒸发器通过制冷液低压管8和制冷液高压管及毛细管10,穿过绝热层筒壳4和循环管及护套9与汽车空调系统连接。圆柱形绝热层筒壳4的下部安装椭球槽形污液收集罐5,污液收集罐5通过一组污液滴落孔7与绝热层筒壳4连通;在污液收集罐5的底部近排气管3处,制成污液排放咀6。这样结构的尾气净化装置整体装接在汽车后管的消音器11与排气管3之间,使得消音器内管、经过绝热层筒壳4和排气管3构成一新的汽车尾气排放后管管路。
汽车工作时,带有有害气体的发动机尾气通过多层蒸发器吸热管2冷却网栅片1排制成的蒸发器时,由于汽车空调换热蒸发器的制冷作用,会在蒸发器吸热管2外壁及冷却网栅片1上凝结,并逐渐聚集、增厚,形成液滴、液流,最后通过污液滴落孔7落到污液收集罐5内。以此,使得从排气管3放出的尾气及其可吸入颗粒物大大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632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第一代轮毂轴承装配线
- 下一篇:自动给料式泥灰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