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淋巴细胞核化学染色表面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8614.6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1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1/3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景丰强 |
地址: | 316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淋巴 细胞核 化学 染色 表面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核表面分析方法,特别是一种淋巴细胞核化学染色表面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血细胞染色后核表面的纹理结构是细胞核内在物质结构的一种反映,正常情况下,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和同类型的血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都有不同的核纹理结构,如细网状、细沙粒状、紧密条块状等等。而当细胞受病理影响时,核染色质则会出现轻微排列紊乱、方向性发生稍许改变、染色质略为变粗、出现微细裂纹以及细胞黏附异常等等肉眼不易观察到的细微改变。所以通过分析核表面纹理结构,可以获得细胞内部重要的生命活动信息。因此可以说细胞核表面纹理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观察提供了重要的分析依据。但是,由于人眼对色彩、粗糙度等分辨能力有较大的局限性,对其细胞核表面的细微变化(如颜色、粗糙度、粒度、网度和染色质方向性等)不能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而且人眼的观察识别还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血细胞核表面进行分析,给出一定的客观量化数据和进行细胞核纹理的分类识别,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目前广泛应用的血细胞染色检查方法,一般不考虑载玻片表面的光学和化学性质,在载玻片的选取上比较随意。从生物表面化学知识可知,实际上血液中的蛋白质在载体表面的吸附会影响白细胞、血小板等的黏附,从而会影响其形态,普通的载玻片一般不能很好地满足细胞化学染色微量定量分析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满足细胞化学染色微量定量分析的要求,且准确性和重复性较高的淋巴细胞核化学染色表面分析方法。实现淋巴细胞核纹理的分类识别。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淋巴细胞核化学染色表面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血细胞化学染色载体选择;
(2)、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提取;
(3)、小波变换和经验模式分解:用显微镜随机摄取分散在标本中的淋巴细胞,获取淋巴细胞图像,对淋巴细胞图像中的细胞核表面图像作小波变换,提取小波系数矩阵,再用经验模式分解法获取固有模式函数;
(4)、数据融合:选取所述固有模式函数组成矩阵,对该矩阵作奇异值分解得到所述细胞核表面图像的纹理特征值,把该纹理特征值与测得的细胞核表面图像光学特征数据相融合,构成一多维特征向量;
(5)、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对所述的多维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识别。
考虑到在作血液涂片细胞分析时载体表面化学性质的一致性以及载体光学性质的一致性,选用分光光度计石英玻璃比色杯的透明面作为所述的血细胞化学染色载体,这样可以满足细胞化学染色微量定量分析的要求。
所述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提取包括以下步骤:
a、取定量的外周血液涂片,干燥后放入已经配置好的混合固定液中进行固定,然后取出,干燥。
b、滴加配好的染色液于血液涂片上,对血细胞进行染色,其染色的基本原理为染色液能与聚合程度不同的DNA、RNA及蛋白质等结合,因染色液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强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染色效果;
c、用蒸馏水对血液涂片进行冲洗;
d、用乙醇溶液对血液涂片进行分色处理,处理完毕后晾干,然后用显微镜检查并摄取淋巴细胞图像。
所述的图像光学特征数据包括图像的光密度和图像的能量。具体地,图像光密度可以用红光光密度、绿光光密度、蓝光光密度、平均光密度、最大光密度和累积光密度来表示。各光密度值可代表或反映细胞核内着色的深浅及颜色结构,用于了解核内物质的构成与相对含量。同时测定图像的能量,能量用于分析图像灰度分布均匀程度和图像表面纹理粗细度,图像表面纹理越细,能量就越小,纹理越大,能量就越大。
可以采用多种模式识别的方法对所述的组合特征多维向量进行分类识别,作为优选方案,本发明采用的是支持向量机方法。
所述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提取中的步骤a中所述的固定液组分及体积配比为:
冰醋酸8~10;
甲醇28~31;
无水乙醇59~62。
可以用多种化学染料对血液涂片进行染色,作为优选方案,本发明采用的是甲基绿-派罗林染色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8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