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延法制备Mg-Cu体系密度梯度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43559.1 | 申请日: | 201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7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强;李君;张联盟;沈强;李美娟;王传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22 | 分类号: | B22F3/22;B22F7/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法制 mg cu 体系 密度 梯度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延法制备Mg-Cu体系密度梯度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流延法(也称括刀成型法)是一种古老的成型方法,最早用于造纸、塑料和油漆工业。 用于陶瓷材料的制备始于二战期间,当时是用这种方法制备电介质材料来取代云母制得性能 优良的电容器,推动了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几十年来,流延法成型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 大进展。作为一种重要的成型方法,它被广泛用于电子工业、能源等许多领域,如用Al2O3制得各种厚度的集成电路基板和衬垫材料,用BaTiO3制得电容器介质材料,用ZrO2制成固 体电解质燃料电池、氧泵和氧传感器等等。它是一种目前比较成熟的能够获得高质量,超薄 型瓷片的成型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独石电容器瓷片,厚膜和薄膜电路基片等先进陶瓷的生 产。流延法最适合大量生产0.4~1.0mm的基板,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一致性好,性能稳定 的优点,日、美、德等国已经普遍应用。
流延成型的工艺过程:将细分散的陶瓷粉料悬浮在由溶剂、增塑剂、粘合剂和悬浮剂组 成的非水基溶液或水基溶液中,成为可塑且能流动的料浆。料浆在刮刀下流过,便在流延机 的运输带上形成薄层的流延膜,待溶剂逐渐挥发后,形成具有一定韧性和强度并且可以进行 裁剪的较为致密的流延膜,似皮革样柔软的坯带,再冲压出一定形状的坯体。然后叠层成素 坯,通过排胶和烧结制得符合所需特性要求的烧结块体。
流延法成型工艺的主要优点:(1)相对于EVD、CVD等化学成型法而言,原材料价格 低廉和制作成本低;(2)与干压法相比所制得的材料结构致密和机械强度高;(3)材料的缺 陷少;(4)降低热压烧结的时间;(5)可制得不同组成膜材构成的叠层复合材料,以满足对 材料的特殊性能要求。
功能梯度材料的主要特征是组分结构和物性参数连续变化,主要制备方法有粉末冶金法、 平面焊接法、气相沉积法、自蔓延反应合成、等离子喷涂、电铸法、电镀法、激光烧结和离 心铸造等。这些制备方法要求复杂的工艺或设备,大多需要在制备过程中持续地改变原料成 分或工艺参数。缺少简便的制备方法,是限制功能梯度材料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流延成型已被广泛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中,如:Al-Mg/ZrO2孔梯度复合材料、金属镍和 氧化铝叠层复合材料、Al2O3-TiC功能梯度材料、陶瓷ZrO2/金属(不锈钢)功能梯度材料 (FGM)、PZT功能梯度陶瓷材料。
从目前的国内外的文献看,针对采用流延法制备金属体系密度梯度材料的过程参数的研 究资料和数据非常少,在国内尚属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延法制备Mg-Cu体系密度梯度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最重要的是所制备的密度梯度材料具有单层厚度可以达到微米量 级、过渡层变化平缓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流延法制备Mg-Cu体系密度梯度材料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1)金属粉非水基流延料浆制备:将金属粉、分散剂、粘结剂、增塑剂及丁酮溶剂球磨 混合,并将球磨完的浆料经除气泡、过滤后得到金属粉非水基流延料浆,该料浆中各组分质 量含量为金属粉40~70%、分散剂0.6~1.2%、粘结剂2.5~3.5%、增塑剂1.6~3.5%、余量为丁 酮溶剂,料浆的粘度为1~10000mPa·s,金属粉为镁粉、铜粉中的一种或者二种任意配比的混 合粉,该粉粒径≤300目;
(2)流延成型:将料浆在流延机上流延成型,在空气中干燥后制得单组分金属流延膜带;
(3)裁剪、叠层:重复前面步骤1和步骤2,改变流延料浆中Mg-Cu粉末配比,在空气 干燥后制备出不同Mg-Cu组分的金属流延膜片,然后将不同Mg-Cu组分的流延膜片按照 Mg-Cu配比从高至低叠层成密度梯度结构的生坯;
(4)排胶、烧结:将生坯进行排胶,然后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Mg-Cu体系密度梯度 材料。
上述步骤(1)中,分散剂可以采用Hypermer KD-1。粘结剂可以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 增塑剂可以采用聚乙二醇和甘油的混合物,聚乙二醇与甘油之间的质量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3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PA泵罩及包括其的SPA水池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式体育教学用跳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