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连泡率硅橡胶海绵、其制法及用其的定影辊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35529.6 | 申请日: | 200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0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平林佐太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K5/14;C08J9/08;C08J9/10;G03G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平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连泡率 硅橡胶 海绵 制法 定影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09月08日、申请号为200510098145.0、发明名称为“高连泡率硅橡胶海绵、其制法及用其的定影辊”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建筑垫圈、各种海绵片、吸水用海绵、隔热片、工业用辊、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为主的办公机器用海绵辊、特别是使用于调色剂熔融定影辊、给纸辊、调色剂传送辊以及清洗辊等的高连泡率硅橡胶橡胶海绵。
背景技术
聚硅氧烷海绵具有硅橡胶特有的物理特性,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寒性、电绝缘性、阻燃性、压缩永久变形等性质。该硅橡胶海绵基本上是组合热固性硅橡胶组合物和固化剂、发泡剂,通过加热发泡、固化而形成海绵的物质,但此时,发泡性优异、具有均一且微细的孔结构,而且不损害硅橡胶特有的物理特性是很重要的。
另外,作为加工成形方法,大多是在可以连续成形的常压热气中使之固化、发泡而进行。为了在这样的常压热气中的成型时制作均一且微细的孔结构的海绵,由于必须在橡胶的内部以细泡的状态压制住在发泡剂分解时产生的气体,因此,在通常的场合,为了在发泡剂分解前,橡胶组合物已经压制住发泡压力,有增粘、固化的必要。
因此,在成型海绵时,作为在橡胶内的反应顺序,一般为以下的顺序。
1)由固化剂对作为基础聚合物的有机聚硅氧烷的增粘(固化),橡胶的表面固化。
2)由发泡剂的分解产生气体,形成海绵孔。
3)作为基础聚合物的有机聚硅氧烷的完全固化。
实际上,为了按照上述的顺序起反应,调整加成交联的催化剂量来控制反应,或选择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温度与发泡剂的分解温度相同或低于发泡剂的分解温度来设定上述的反应顺序。
这样,通常的海绵组合物由于是以通过交联压制住发泡压力的方法来制作的,因此,海绵孔通常是独立的泡并且通常连泡率为10%或10%以下,并成为空气被封闭在海绵孔里面的状态。这样,如果加热海绵孔成为独立泡的海绵成型物,被封闭在里面的空气按照波义耳-查理定律热膨胀,充满垫圈材料这样的封闭的空间的海绵,使空气弹簧成分变强、海绵硬度变高,或在定影海绵辊等的辊材料中,由于热膨胀而使海绵径变大,从而改变了定影压力,或者相反,海绵辊在冷却的状态时,加热辊和支承辊之间的设定间隔变宽,辊动荡不稳成为异音的发生源。特别是,作为定影海绵辊用途,从省电的观点看,希望在备用状态,定影海绵辊增加比通常的定影温度冷的状态的机种,从而不受加热温度的影响,而使海绵径容易成为一定的连泡率高的海绵。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作为并用非酰基类的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和有机偶氮化合物的发泡体系,使用了1,6-双(叔丁基过氧羧基)己烷(过氧酯类、163℃)以及AIBN(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发泡剂的海绵,但本专利是通过使用表面固化性优异的有机过氧化物,得到良好的海绵的技术,所述有机过氧化物是使通常的非酰基类的有机过氧化物由于由碳引起的交联阻碍而不能使用的导电材料可以常压热气加硫的表面固化性优异的有机过氧化物,海绵的孔是独立的泡,另外,特别是,它不是提高海绵连泡率的技术,没有连泡率的记载。
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记载了用具有结晶水的无机盐类的结晶水发泡的硅橡胶海绵组合物,但没有记载连泡型海绵。
[专利文献1]特开平5-438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1560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容易地提供一种毒性少的高连泡率聚硅氧烷海绵组合物。该海绵可以不考虑橡胶的交联速度的控制或发泡气体速度的细微的平衡,通过HAV而作成,而且生产率优异、具有均一且微细的孔结构,并且不选择发泡剂就能够进行海绵成形,特别是使用碳酸氢钠类发泡剂时。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者们经过深刻的研究的结果,提供了一种连泡率为15%或15%以上的高连泡率硅胶海绵,其中,作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手段,是通过使海绵组合物发泡、固化而得到,所述海绵组合物含有:(A)用下述平均组成式(I)
R1aSiO4-a/2 (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35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