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雾化合成装置及其在烷基铝氧烷合成方面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17617.3 申请日: 2010-03-03
公开(公告)号: CN102190677A 公开(公告)日: 2011-09-21
发明(设计)人: 吴江;韦少义;陈雪蓉;朱博超;李锦山;徐光华;刘鹏;李洁;韩燕;伏妍;高阳光;王霞;王雄;宋赛楠;张平生;任峰;贾军纪;姚培洪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F5/06 分类号: C07F5/06;B01J19/26;B01J19/18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代理人: 李琰
地址: 100007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雾化 合成 装置 及其 烷基 铝氧烷 方面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雾化合成装置及其在烷基铝氧烷合成方面的应用,具体涉及用于烷基铝氧烷直接水工艺合成雾化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烷基铝氧烷的制备方法很多,可概括为间接水工艺和直接水工艺两大类。间接水工艺通常采用结晶水合物与烷基铝反应。该合成方法目标产物的收率较低,一般在45%以下,致使最终产品的成本较高(US5099050,US5041583,EP393358A2,EP383255A2,EP208561A2,US5248801,US5015749)。

直接水工艺是指控制一定的工艺条件,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各种存在状态下的水(冰、液态水、水蒸气)引入反应器与烷基铝/惰性溶剂的溶液反应。在直接水工艺中,由于作为原料之一的水的引入方式多种多样,所以反应装置也各不相同,诸如:用静态混合器将水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而引入(US4924018,US4908463);用超声波分散法将水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而引入(EP513808A2,US4730071);用氮气夹带少量水蒸汽的办法而引入(US4937363);用机械乳化法将水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而引入(US4730072,US4968827,EP257695A2);在极低温度下烷基铝直接作用于冰的表面而合成烷基铝氧烷(USP5087713),等等。

US4772736中,David N.Edwavds等人设计的合成装置采用很细的管子(1/8英寸)将水缓慢(约6毫升/小时)注入反应釜,同时为保证水雾快速分散,要求喷嘴位于在反应液面以下。存在的问题是喷嘴容易堵塞,而且由于水加入速度极慢,并且反应釜的加热采用热电偶,冷却采用夹套,设备操作复杂,耗能巨大,操作危险性也较大,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实际,类似的,US5043942也有提出。

US5041585中,Dennis L.Deabenport等人发明了用雾化的水与烷基铝接触合成烷基铝氧烷的方法,专利公开的装置(附图1)中,采用玻璃视镜(1)、流量控制阀(2)及氮气压来控制供水量,用氮气将水从储罐(3)压入T型喷嘴(4),使氮气和水垂直相交而雾化。由于是利用高压氮气和水之间形成相对速度差,在喷嘴出口将水雾化,雾化效果不佳,水雾粒度在100μm左右,雾化角小于30°,导致水雾粒度和流量分布不均匀,易出现反应釜内局部水浓度过高,副反应现象严重。为此,专利中还需在反应前加入少量的烷基铝氧烷,以减缓反应速度。

总之,直接水工艺中烷基铝与水的反应十分剧烈,反应难于控制,因此对反应条件的控制及合成装置均有极高的要求,要使目标产物获得较高的反应收率,降低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往往需要设计各种各样的特殊设备,装置的费用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合成装置,该装置具有压力可控、水雾化效果好、安全易操作、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装置在烷基铝氧烷合成中的具体应用。

所述的雾化合成装置包括带有搅拌装置12的反应釜11、高位可视储水罐10、液体流量计8、雾化喷雾器9、进水管5、中心进气管6、外围进气管7,其特征在于雾化喷雾器9主要由中心筒9-b、外筒9-a、环行喷口9-c组成,外筒9-a是圆柱与倒V型圆台的组合结构,以圆柱部分管径为基准,其长径比为8~10;中心筒9-b与外筒9-a同轴同心,中心筒9-b与外筒9-a圆柱部分等高,中心筒9-b底端封闭,其长径比8~10;中心筒9-b中、下部侧壁密布均匀的小孔9-d,小孔数1~2个/mm2,小孔孔径0.4mm~0.6mm;外筒9-a底端设有与中心筒等直径的环行喷口9-c,环形喷口间隙0.5~0.8mm;进水管5、中心进气管6插入中心筒9-b内,外围进气管7接入外筒9-a与中心筒9-b之间。

本发明中,高位可视储水罐10通过液体流量计8控制输出水量;水利用势能经进水管5进入雾化喷雾器9的中心筒9-b后,和来自中心进气管6的氮气在中心筒9-b内混合并形成稳定的两相泡状流;在一定压力下,泡状流经中心筒9-b的小孔9-d以液膜或液丝状进入外筒9-a;液膜或液丝在来自外围进气管7的氮气进一步冲击下,经外筒9-b底部的倒V型圆台的导流加速作用,快速离开环行喷口9-c,由于内外压差的增大而急剧膨胀并破碎成为细微的液雾颗粒后,进入反应釜内反应液的上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76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