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影剂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11564.4 | 申请日: | 2010-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7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桦井隆人;伊藤刚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9/093 | 分类号: | G03G9/093;G03G9/087;G03G9/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影剂 及其 制造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是基于并要求于2009年2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 第61/152,798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用显影剂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从由于纸等记录介质的使用量减少而带来的环境保护、或者经 济上的观点出发,消除在纸等记录介质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颜 色,再利用纸等记录介质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作为可以消除的色调剂,例如在日本专利注册第4105718号中 提出的那样,已知含有呈色性化合物以及显色剂,可以通过加热来 除去的色调剂。在该技术中,通过混合粉碎法,将呈色性化合物以 及显色剂与粘结剂(binder)树脂一起熔融混炼从而混入到色调剂 内部。对于这种色调剂,通过在100℃至200℃将印字后的纸加热1 至3小时左右,从而可以使印字部消色,并可进一步再利用消色后 的纸。本申请是一种可以通过减少纸的消耗,从而对环境负担的降 低做出贡献的卓越的技术。
然而,在使用混合粉碎法的情况下,由于在100℃至200℃左 右的高温下以及在高剪切下混炼,所以无色染料以及显色剂在粘结 剂树脂中均匀分散,妨碍了无色染料和显色剂的反应,发生色调剂 的显色浓度的降低。并且,在粘结剂树脂或分型剂等的色调剂材料 中具有消色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在混炼时同样地发生色调剂的显色 浓度的降低,所以需要选择消色作用小的材料作为色调剂材料。尤 其涉及粘结剂树脂时,只能使用苯乙烯-丁二烯类这样的不具有消色 作用的指定的树脂,定影性卓越的聚酯树脂或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由 于容易带来消色作用,所以使用是非常困难的。
综上所述,不能获得完全满足定影性、显色性、消去性的色调 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低能量及短时间可 消色的显影剂、及其简便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显影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配制含有第一微粒和第二微粒的分散液,在分散液中凝聚第一微粒 以及第二微粒,从而形成凝聚粒子,其中,第一微粒至少含有粘结 剂树脂,第二微粒含有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以及消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显影剂,其包括:微粒,含有 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以及消色剂,微粒被进行胶囊化处理;以及 色调剂粒子,含有分散有形成为胶囊的微粒的粘结剂树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显影剂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 图;
图2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显影剂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个例子的流 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中使用的高压型湿式微粒机的一个例子的示 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显影剂所使用的色调剂粒子的另一个例子 的模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中使用的高压型湿式微粒机的一个例子;以 及
图6示出了表示可适用本发明涉及的显影剂的复印机的构成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的制造 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剂的制造 方法中,首先,分别调制至少含有粘结剂树脂的第一微粒、和含有 呈色性化合物、显色剂以及消色剂的第二微粒,并调制含有第一微 粒和第二微粒的分散液(步骤1)。接着,使含有该第一微粒以及第 二微粒的分散液凝聚(凝集せしめ),形成凝聚粒子(步骤2)。然 后,可以通过例如加温从而热粘接(融着せしめ)凝聚粒子(步骤 3),洗净获得的热粘接粒子(步骤4)、干燥(步骤5),从而形成 色调剂粒子。
根据需要,可以在色调剂粒子表面适用无机微粒的添加剂。
优选第一微粒具有0.01μm至2.0μm的体积平均粒径。
如果不足0.01μm,则聚集剂量变多,存在带电性和定影性劣 化的倾向,如果超过2.0μm,则获得的色调剂的粒子径变大,存在 图像质量劣化的倾向。
优选第二微粒具有0.05μm至10.0μm的体积平均粒径。
如果不足0.05μm,则引起显色浓度降低,存在图像浓度降低的 倾向,如果超过10.0μm,则获得的色调剂的粒子径变大,存在图像 质量劣化的倾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经东芝泰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1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工具透明体
- 下一篇:介质谐振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