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境物质的流跟踪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30979.1 | 申请日: | 200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3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D·普罗布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0 | 分类号: | G06Q50/00;G06F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利鸣;钱静芳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 物质 跟踪 | ||
背景
企业资源规划(“ERP”)涉及将组织的大部分数据和过程集成到统一系统中的领域。典型的ERP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多个组件来实现集成。大部分ERP系统使用统一数据库来为各种系统组件存储数据。在集成ERP系统之前,大部分组织使用用于财务、人力资源、和其他业务功能的单独的应用程序。ERP系统通常试图覆盖组织的所有基本功能,不管组织的业务或章程如何。例如,ERP系统可以覆盖制造、仓库、物流、信息技术、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薪酬和策略管理。企业、非盈利组织、非政府组织、政府以及其他组织都使用ERP系统。
ERP系统通常不支持的一个功能是对组织的运作所导致的污染的跟踪。组织可能需要跟踪这种污染,或更一般地,对环境(也被称为“生态圈”)的任何物质(例如,CO2和塑料)的释放。跟踪物质的释放的需求可能从政府规章、来自股东或环境组织的压力、对环境的普遍关注等等中产生。通过准确地跟踪物质的释放,组织能够标识可以在运作中的何处作出改变以最小化物质的释放或者如何更有效地对规章和压力作出响应。
除了跟踪对生态圈的物质释放之外,组织还可能想要跟踪他们已经从生态圈消耗或提取的资源。资源可以包括能源、原材料、运输资源等等。通过跟踪这些资源,组织能够得到对其运作的总体消耗的更好的视图。通过降低其总体消耗,组织能够降低其成本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已经作出某些尝试来提供可以帮助组织跟踪物质的释放和所消耗的资源的设施。由美国政府成立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执行以推进美国的能源目标为目的的研究和开发。NREL管理生存周期盘点(“LCI”)数据库项目。LCI数据库项目的目标是创建对常见单元过程流入和流出环境的材料能量进行量化的数据模块。随后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模块来方便对组织的运作的生存周期影响评估(“LCIA”)。然而,这些数据模块只提供可以用来评估组织的各单元过程的信息。这些数据模块不对任何组织的运作进行建模,但在这种建模中可以使用来自数据模块的信息。
概述
提供了一种用于跟踪组织的环境影响的方法和系统。环境跟踪系统提供了用于对具有对环境的影响的组织的各过程进行建模的设施。环境跟踪系统允许每一过程由其输入物质、中间物质及其所得输出物质来建模。环境跟踪系统允许在各过程之间建立指示物质的源过程和目的地过程的链接。每一过程根据为该过程指定的转换参数来执行输入物质到输出物质的转换。组织的模型因此描述了各过程(即,内部和外部过程)、各过程之间的链接、以及从组织的过程中得到的任何转换。
一旦建立了组织的各过程的模型,环境跟踪系统便可以跟踪整个组织中的物质流。环境跟踪系统允许用户指定传入物质的初始输入流以及从哪里购买、获得、提取、返回自顾客、和/或测量或度量传入物质以便在模型中使用。环境跟踪系统将传入物质信息用作由该模型定义的组织的过程的初始输入流。环境跟踪系统随后可以传递地计算每一过程的输出物质。或者,过程可以具有按不直接链接到传入物质的方式来指定的输出物质。通过根据所建立的模型来跟踪物质流,环境影响系统可以向组织提供该组织具有的对环境的总体影响。
提供本概述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概述并不旨在标识出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附图简述
图1是示出在环境影响系统的某些实施例中的简单制造组织的模型的框图。
图2示出在环境影响系统的某些实施例中的用于为过程输入转换信息的显示页面。
图3是示出在某些实施例中的环境影响系统的各组件的框图。
图4是示出在环境影响系统的某些实施例中的用于存储模型和相关联的流的框图。
图5是示出在某些实施例中的环境影响系统的输入发票组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在某些实施例中的环境影响系统的过程流组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在某些实施例中的环境影响系统的生成报告组件的处理的流程图。
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公司,未经微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309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