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排气歧管密封垫试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307986.1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4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季峰;宋新海;李书福;杨健;潘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6 | 分类号: | G01M3/06;G01M3/08;G01M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排气 歧管 密封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检测装置,尤其涉及歧管密封垫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密封性对于发动机整机的排放和噪音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对于外购件发动机排气歧管密封垫的进厂检测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关键的。当前,对于排气歧管密封垫的密闭性的检测,是一个整车组装过程中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歧管密封垫密封效果不佳、对其检测不方便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对歧管密封垫检测使用方便,测量准确的歧管密封垫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发动机排气歧管密封垫试漏装置,包括下底座、上盖、通气管和控制器,排气歧管密封垫置于下底座和上盖之间,通气管一端通过下底座与排气歧管密封垫相连,另外一端与控制器相连。
需要测试的排气歧管密封垫被夹在下底座和上盖之间,通气管从控制器引出,连接在下底座上,通过下底座与排气歧管密封垫相通。
作为优选,下底座上开有与排气歧管密封垫相配合的安装孔和通气孔。
上盖上开有与排气歧管密封垫相配合的安装孔。
排气歧管密封垫通过与安装孔相配合的螺栓固定安装在下底座和上盖之间。
通气管通过与通气孔相连而与排气歧管密封垫内腔相通。
下底座和上盖上均开有安装孔,排气歧管密封垫上也有相应的安装孔,下底座、上盖和排气歧管密封垫三者通过与安装孔相配合的螺栓紧密相连,而大道密封的效果,安装时更加紧密,减小测量误差,同时在底座上还开有与排气歧管密封垫内腔相通的通气孔,通气孔另外一端与通气管相连,而接通通气管及排气歧管密封垫内腔,以用于输气测量。
作为优选,由下底座、上盖、排气歧管密封垫和通气管组成的装置被放置于水槽内。
所述通气管与下底座相连的一端位于水槽内,通气管与控制器相连的一端置于水槽之外。
有下底座、上盖、排气歧管密封垫构成的检测装置一起放置于水槽内,由于下底座、上盖和排气歧管密封垫已经紧密相连,保证了测试过程中的密封性,通气管与检测装置相通,使用控制器进行控制,在测试过程中,观察水中是否会有水泡产生以对排气歧管密封垫进行试漏。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的控制面板包括电源指示灯、工作指示灯、进气压力表、检测合格指示灯、检测不合格指示灯、通气压力调节器、检测停止按钮、检测开始按钮、急停开关、通气压力调节开关、通气压力表、备用开关、自动/手动切换开关、电源开关和通气时间调节器。
压力气由通气管输送进入排气歧管密封垫内腔并产生反馈的气压变化,通过进入的气压与反馈出的气压值的变化,对其测量的控制器对气压进行控制并进行检测分析,最终通过数据与标准数值相对比,得出产品测量的数值变化,同时观察水中是否有气泡产生,以检测是否有气体泄漏,排气歧管密封垫是否密封效果良好。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发动机排气歧管密封垫试漏装置,使用方便快捷、效率高,且测量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底座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安装有排气歧管密封垫的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面板视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1-控制器、2-通气管、3-上盖、4-排气歧管密封垫、5-下底座、6-水槽、7-安装孔、8-通气孔、101-电源指示灯、102-工作指示灯、103-进气压力表、104-检测合格指示灯、105-检测不合格指示灯、106-通气压力调节器、107-检测停止按钮、108-检测开始按钮、109-急停开关、110-通气压力调节开关、111-通气压力表、112-备用开关、113-自动/手动切换开关、114-电源开关、115-通气时间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到5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79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