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编码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304618.1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548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金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长泰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249 | 分类号: | G01D5/249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覃业军 |
地址: | 523957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编码器,尤其是其中的逻辑编码器。
背景技术
编码器为输出控制信号的电子元件,它把若干位二进制数码0和1,按一定规律进行编排,组成不同的代码。旋转编码器为编码器中的一个类型,应用广泛。对于旋转编码器中的逻辑编码器,在实现相同功能的情况下:第一、现有技术的产品体积大,线路结构复杂;第二、由于接触片安装于上下排不同的本体,各自对应的电刷也各自上下独立安装,档位切换时,信号改变的脚数包括1~2层,而信号的改变是通过旋转改变接触来实现的,在旋转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同步误差,导致信号提前或滞后的情况,造成逻辑编码的误差。
市场需要一种体积小、安装时占用空间小、能克服导致信号提前或滞后的同步误差问题的旋转逻辑编码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输出逻辑编码的旋转编码器体积大、线路结构复杂及导致信号提前或滞后的同步误差的不足,推出一种编码器,它具有体积小、线路结构简单及不再存在导致信号提前或滞后的同步误差的特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编码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构造本实用新型编码器,包括上下设置的轴芯及轴套(此处的所谓上下设置仅是为了以下叙述方便而已),顺着轴套的轴线开有轴孔,轴芯的中段位于轴套的轴孔中,轴芯能在轴套的轴孔中转动;还包括转盘,呈圆盘状的所述转盘的中心部位制有轴孔让轴芯穿过,使转盘随轴芯转动,在转盘的上、下表面上均制有接触片,其分别为上接触片、下接触片,随着转盘随轴芯转动,上接触片及下接触片同步随轴芯转动;转盘的上、下分别设置上本体、下本体;上电刷与上端子整体成型并包塑于上本体,且上电刷的刷爪及上端子的端部露出;下电刷与下端子整体成型并包塑于下本体,且下电刷的刷爪及下端子的端部露出;转盘上的上接触片、下接触片分别与上电刷、下电刷配合并接触,转盘上的上接触片及下接触片同步随轴芯转动分别改变与上电刷、下电刷的接触,从上端子、下端子输出相关的编码信号。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述:
在转盘的上、下表面上分别印制作为金属膜层的上接触片、下接触片。
所述上接触片、下接触片分别制有与相应的电刷接触时形成导通、断开组合关系的图案结构。
所述上端子、下端子各包括一个公共端子,两个识别端子。
所述上电刷、下电刷各制有至少3个刷爪。
所述上本体的轴线部位制有轴孔,轴芯穿过上本体的轴孔;上本体的下表面及下本体的上表面分别制有一凹坑,上本体的下表面与下本体的上表面相贴合,上本体的凹坑与下本体的凹坑对合拼接,所述转盘位于对合拼接的上本体的凹坑及下本体的凹坑中,使转盘的上接触片、下接触片分别与上电刷、下电刷接触。
在轴套下部制有的凹坑中安装止动座,盘状的止动座的中心部位制有轴孔让轴芯通过,止动座随轴芯转动,止动座上及轴套内设有止动配合结构。
轴芯下段为扁柱状,扁柱状的轴芯下段呈阶梯状,自上而下包括轴芯下段上阶梯部、卡环设置槽及轴芯下段下阶梯部;安装于轴套下部凹坑中的止动座的轴孔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轴芯下段上阶梯部相匹配,止动座安装于所述轴芯下段上阶梯部,在卡环设置槽中卡接卡环,使轴芯在轴套中定位而不致脱出轴套。
盘状的止动座顺着盘面具有一长轴,止动座所述长轴的两端分别制有定位洞,在定位洞中从内到外依次安装螺旋弹簧及定位珠;在轴套凹坑的内壁与轴芯平行制有一圈均匀分布的定位凸条;止动座位于轴套凹坑且止动座的侧壁与轴套凹坑的内壁相配合,所述定位珠的位置恰好与定位凸条相对,所述定位珠抵位于相邻定位凸条之间,止动座随轴芯转动,所述定位珠从此相邻定位凸条间落入下一相邻定位凸条间而定位,从端子输出相应的编码信号,同时给人以手感,便于控制旋转操作。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其一、上接触片与下接触片制作在同一个转盘上,安装接触片或刷子的转动件减少,两排端子者可以减少一个安装接触片或刷子的转动件,四排端子者可以减少两个安装接触片或刷子的转动件,使编码器的体积变小,少占使用对象的安装空间;其二、上接触片及下接触片制作在同一转盘上,上接触片及下接触片同步转动,同步改变上接触片与上端子、下接触片与下端子的接触,现有技术中上、下排接触片或电刷因转动不同步而导致信号提前或滞后的问题得以克服。其三、将电刷包塑于本体,可以减少手工操作产生的组装差异而导致的不同步问题。其四、构成档位的定位凸条设于轴套的凹坑内,加上螺旋定位弹簧及定位珠的配合,换档时手感增强,更利于换档操作。其五、用途广泛,适用于车载机器、收音机、通讯设备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长泰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长泰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4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