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304132.8 | 申请日: | 2009-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409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成佰新;钱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白兔科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G05D3/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俊玲 |
| 地址: | 226100江苏省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跟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跟踪装置,尤其涉及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方法是让太阳光照时在倾斜一定角度的平板式太阳能电池板上,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只有14%-16%,利用太阳能跟踪装置跟踪太阳虽能提高发电效率,制造及安装成本增加,安装繁琐,适用范围受限,系统功率大等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小型化,安装简便适用范围广,能群控多台联动、制造和安装成本低的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包括主支撑架、方位角转动机构、俯仰角转动机构、由方位角转动机构和俯仰角转动机构组成的主支撑机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主控制器和传感接收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安装架安装在主支撑机构上,所述主支撑机构安装在主支撑架顶部,所述方位角转动机构包括方位角执行电机,所述俯仰角转动机构包括俯仰角轴和控制俯仰角的俯仰角执行电机,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控制连线分别与方位角执行电机和俯仰角执行电机连接,所述主控制器连接功率驱动器,并通过控制连线连接有多台子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所述每套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上均设有传感接收器,所述传感接收器通过控制连线与主控制器连接。
所述传感接收器为光传感接收器,该光传感接收器垂直安装在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朝阳面上。
所述传感接收器为电流传感接收器,所述电流传感接收器固定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内,所述电流传感接收器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电池板连接线感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主控制器通过控制连线连接多台子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在功率驱动器控制下驱动群控中的各子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分别同步跟着太阳转动,尤其各子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上均设有光传感接收器,该光传感接收器对单台子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跟踪的太阳角度进行检测,检测到的不同步信号反馈给主控制器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及时对各子太阳能跟踪装置的偏差信号由主控制器发出修正指令,使子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修正不同的角度,对太阳的跟踪更加准确。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上设有光传感接收器,该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垂直安装,这样光传感接收器可充分捕捉太阳光,及时反馈信号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可精确地对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做出相应的调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安装架安装在由方位角转动机构和俯仰角转动机构组成的主支撑机构上,太阳能电池板可跟随方位角转动机构和俯仰角转动机构得到的指令而随着太阳转动,保证太阳能电池板的高效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方案采用电流传感接收器对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的跟踪调节,所述电流传感接收器固定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内,所述电流传感接收器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连接线感应连接,这种结构避免了光传感接收器出现的固定角度不容易垂直、易锈蚀、松动等不足,同时相对于光传感接收器更加灵敏准确,跟踪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优点:跟踪器小型化,无需借助工程机械和穿刺地基,群控联动控制,适用范围广,跟踪精度高,降低生产及安装成本,提高了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电流传感接收器固定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内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光传感接收器,2、太阳能电池板组件,3、俯仰角执行电机,4、俯仰角轴,5、方位角执行电机,6、主支撑机构,7、主支撑架,8、功率驱动器,9、方位角转动机构、10、俯仰角转动机构,11、主控制器,12、电流传感接收器,13、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安装架,14、控制连线,15、子双轴太阳能跟踪装置,16、电池板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白兔科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白兔科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304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