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NG气瓶隐藏式后置发动机燃气客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93721.0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3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邓平;万昶;达永东;张智勇;蒲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00 | 分类号: | B60K3/00;B60K15/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方洪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ng 隐藏 后置 发动机 燃气 客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尤其涉及LNG气瓶隐藏式后置发动机燃气客车。
背景技术
目前,LNG燃气客车(包括城市客车和公路客车)都是通过LNG气瓶来储存燃料的,而后置发动机燃气客车的LNG气瓶安装在底架或车顶上。气瓶底置后,LNG气瓶容易受到飞石、越障等造成的损坏,引发燃气泄露事故;同时,车内地板高度增加,会损失客厢容积和乘座舒适性。气瓶顶置后,底盘重心高,并且车身骨架需要加强,这样整车重量增加,会导致耗气量增大;同时,客车在行驶转弯时稳定性较差,对车身主体及底盘的危害较大,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好的LNG气瓶隐藏式后置发动机燃气客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LNG气瓶隐藏式后置发动机燃气客车,包括车身、车架和LNG气瓶,在车身尾端的底部设有发动机仓,其关键在于:在所述发动机仓的上方设置气瓶仓,该气瓶仓通过底板与发动机仓隔开,所述LNG气瓶安装在该气瓶仓内,并呈横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动机仓的上方增设一个小空间作为气瓶仓,将LNG气瓶的安装位置由传统的位于底架或车顶改为安装在车身尾部的气瓶仓内,这样车身骨架无需加强,从而减少了整车重量及成本,降低了耗气量;LNG气瓶受气瓶仓的保护,一方面不会受到飞石、越障等造成的损坏,保证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风良好,检修便利,有利于防火。同时,将LNG气瓶布置到车身尾部专门的气瓶仓内,还能有效降低整车的重心高度,使得客车在高速行驶转弯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从而减小了对车身主体及底盘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少了车辆受损及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所述气瓶仓为后端敞口的框架式箱体结构,由底板、前墙板、顶板和侧墙板组成,各板与车身的尾部固定连接。以上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方便,能确保各仓板安装的牢固性。
在所述气瓶仓后端的敞口处设置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后检修门,该后检修门的上端与顶板铰接,后检修门能相对于顶板翻转,所述后检修门的下端和底板上装有相互配合的锁扣。后检修门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当后检修门打开时,可方便对LNG气瓶进行安装和检测。当后检修门关闭时,将气瓶仓后端的敞口密封,能对LNG气瓶起保护作用;同时,后检修门由锁扣锁定,在客车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晃动。
在所述侧墙板对应LNG气瓶瓶口阀的位置开设有检修窗口,该检修窗口内设置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侧检修小门。侧检修小门具有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能够方便对LNG气瓶瓶口阀和仪表进行安装和检测。
所述侧检修小门的前端与侧墙板铰接,侧检修小门能相对于侧墙板翻转,并且侧检修小门的后端与检修窗口的后边缘装有相互配合的锁扣。以上结构便于安装,并且有利于打开或关闭侧检修小门。
为了增加气瓶仓体强度,防止因LNG气瓶自身重量而造成的气瓶仓变形,在所述发动机仓的尾端设置有两根左右并排的支撑架,该支撑架的上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支撑架的下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仓顶部的前端并排设置有斜支撑杆,该斜支撑杆的上端与底板固定连接,斜支撑杆的下端与车身尾部的地板架固定连接。
为了使气瓶安装牢靠,并且拆装气瓶方便,所述LNG气瓶由底架支撑,底架焊接或栓接在底板上,并且底架通过抱箍将LNG气瓶抱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车身尾部的一段无座椅区域,在不损失通过性与客厢容积的情况下,隐蔽地布置LNG气瓶,并且LNG气瓶与车厢完全隔绝,这样减少了整车重量及成本,降低了耗气量,有效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具有设计巧妙、改装容易、安全可靠、检测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LNG气瓶的安装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93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