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DMOS功率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72263.2 | 申请日: | 200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9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远创达科技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开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3/52;H01L23/5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独墅***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dmos 功率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DMOS功率器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LDMOS功率器件(射频功率器件)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包括P型重掺杂衬底、P型重掺杂衬底上的P型外延层以及P型外延层上的源极区和漏极区,其中源极区与P型中掺杂衬底导电连接,源极区和漏极区之间设有沟道区,沟道区的上方设有栅。LDMOS功率器件在高频率时的性能主要受限于栅极到源极的电容Cgs和漏极到源极的电容Cds。Cgs的大小主要由栅极长度和栅极氧化层厚度来决定,这两个参数同时也控制器件跨导参数gm。降低Cgs就要牺牲gm或器件的可靠性(例如增加窄通道效应),否则很难减小Cgs。Cds决定于轻掺杂区(LDD区)的大小,LDD区也决定了开启电阻Rdson和击穿电压BVdss的大小。一旦优化了LDD区来实现最佳的Rdson和BVdss,要同时降低Cds也很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LDMOS功率器件,在不用降低其它参数指标的前提下,减小了栅极到源极的电容Cgs和漏极到源极的电容Cds,实现了射频条件下器件高增益和高效率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DMOS功率器件,包括衬底、衬底上的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以及形成于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上的源极区和漏极区,所述源极区与衬底导电连接,所述衬底为与第一导电类型相反的第二导电类型衬底。其中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是指P型或N型,即当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时,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当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时,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对于高电压和高击穿电压的LDMOS器件应用,由于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和第二导电类型衬底之间存在一个结间耗尽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相比通常具有第一导电类型衬底的LDMOS功率器件要厚。
进一步的,所述源极区通过导电沟槽连接到第二导电类型衬底上,或者所述源极区通过导电全过孔连接到第二导电类型衬底底部,所述源极区表面设有与导电沟槽或导电全过孔导电连接的源欧姆接触区。
进一步的,所述源欧姆接触区由源极区表面延伸到导电沟槽或导电全过孔上方并与导电沟槽或导电全过孔直接连接,使得源极区接地。
或者进一步的,所述LDMOS功率器件半导体表面设有氧化层,所述氧化层内设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分别与源欧姆接触区和导电沟槽(或导电全过孔)导电连接,使得源极区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上还于导电沟槽或导电全过孔周围设有与衬底连接的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连接沟槽,用来增强接地的导电性。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导电类型衬底上设置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使得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与第二导电类型衬底之间产生一个电容,该电容与Cgs和Cds串联,从而降低了Cgs和Cds,实现了射频条件下器件高增益和高效率的工作。本实用新型可以使Cgs和Cds降低至少20%,从而使得LDMOS功率器件的增益改善至少1dB、效率提高至少2%。
2、当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时,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只有电子流通过导电沟槽(或导电全过孔)和N型重掺连接沟道接地,不存在空子流,而传统的LDMOS功率器件在P型重掺连接沟道和P型重掺衬底之间存在有空子流,所以本实用新型只有电子流的器件设计会有较高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LDMOS功率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衬底;1a第二导电类型衬底;2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3源欧姆接触区;4导电沟槽;5导电全过孔;6氧化层;7导电层;8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连接沟槽;9第一导电类型掺杂沟道区;10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漏区;11第二导电类型漂移区;12栅;13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源区;14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源区;15场板;16漏欧姆接触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远创达科技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开曼)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远创达科技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远创达科技(开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72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芯片集成封装的LED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