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玻璃升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2404.8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3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孟荣;倪智勤;钱大庆;张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孟荣 |
主分类号: | E05F15/16 | 分类号: | E05F15/16;F16H1/16;B60J1/17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004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玻璃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附加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汽车玻璃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玻璃升降器是汽车制造中的重要附加装置之一,目前,国内外汽车玻璃升降器绝大多数还采用电动机带动蜗轮杆蜗的一级减速传动机构,至今没有太大的改进。蜗轮蜗杆传动减速机构有其优点,例如传动比大,具有自锁功能等,该技术已在国内外汽车制造厂使用多年。但是,由于汽车玻璃升降装置的安装位置限止,升降电机及其减速机构的体积小,致使蜗杆直径细、模数小,其刚性经受不起外界的冲击。就蜗轮蜗杆传动本身而言,运行时蜗轮与蜗杆相互作用力集中作用在蜗杆某一点上,汽车玻璃频繁地上下升降,;蜗杆上的轴向力由蜗杆传递到蜗杆座上,使蜗杆座轴承磨损,松动,从而在玻璃升降时发生抖动,降低了使用寿命;尤其当汽车玻璃意外受阻、升降导轨受热变形或行车出现事故,减速机构内的蜗轮蜗杆间的作用力骤然增大,蜗杆经受巨大冲击易损坏,严重时会将电机也烧毁,开不了汽车门窗,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运行平稳,受力良好,使用寿命长、又能抵御外界意外阻力、使用安全可靠的汽车玻璃升降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包括电机、减速齿轮组、齿轮罩壳、绳鼓组件和玻璃升降架,玻璃升降架包括导轨支座、玻璃托架和导轨,导轨两端固定在导轨支座上,玻璃托架与导轨滑动连接;绳鼓组件包括钢丝绳、绳鼓轮毂和绳鼓轮芯,绳鼓轮芯与绳鼓轮毂内的齿形孔相啮合;卷绕在绳鼓轮毂外周的螺旋槽上的钢丝绳的两端分别经导轨支座上的滑轮与玻璃托架相连接;电机固定在齿轮罩壳外侧安装面上,减速齿轮组安装在齿轮罩壳内,绳鼓轮芯键连接在减速齿轮组的输出轴上;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双驱动变速蜗杆、第一变速齿轮、第二变速齿轮和大齿轮;双驱动变速蜗杆包括左旋蜗杆部和右旋蜗杆部;第一变速齿轮包括第一蜗轮和第一直齿轮,第二变速齿轮包括第二蜗轮和第二直齿轮,且第一蜗轮与第二蜗轮螺旋角方向相反;所述双驱动变速蜗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或制成一体,双驱动变速蜗杆的左旋蜗杆部和右旋蜗杆部分别与第一变速齿轮上的第一蜗轮和第二变速齿轮上的第二蜗轮啮合,第一变速齿轮上的第一直齿轮和第二变速齿轮上的第二直齿轮均与大齿轮相啮合,大齿轮与输出轴键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单级蜗杆蜗轮相比较,由于同一蜗杆上的左旋蜗杆部和右旋蜗杆部同时与左旋蜗轮和右旋蜗轮啮合传动,左旋蜗杆与左旋锅轮啮合的轴向分力和右旋蜗杆与右旋锅轮啮合的轴向分力相互抵消,它们啮合后的径向分力则分散作用在蜗杆的两端,使蜗杆的受力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有利于延长汽车玻璃升降器的使用寿命。(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双齿轮和双蜗杆蜗轮二级传动机构,二级传动机构比较一级传动机构有较好的缓冲减震作用,因此该汽车玻璃升降器在使用时运行平稳,还能抵御外界意外阻力的冲击,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及其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向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拆除绳鼓轮毂4-2和部分齿轮罩壳3后的减速齿轮组2和电机1的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玻璃升降器,包括电机1、减速齿轮组2、齿轮罩壳3、绳鼓组件4和玻璃升降架5,玻璃升降架5包括导轨支座5-1、玻璃托架5-2和导轨5-3,导轨5-3两端固定在导轨支座5-1上,玻璃托架5-2与导轨5-3滑动连接;绳鼓组件4包括钢丝绳4-1、绳鼓轮毂4-2和绳鼓轮芯4-3,绳鼓轮芯.4-3与绳鼓轮毂4-2内的齿形孔4-2-1相啮合;卷绕在绳鼓轮毂4-2外周的螺旋槽4-2-2上的钢丝绳4-1,其两端分别经导轨支座5-1上的滑轮5-1-1与玻璃托架5-2相连接;电机1固定在齿轮罩壳3外侧安装面上,减速齿轮组2安装在齿轮罩壳3内,绳鼓轮芯.4-3键连接在减速齿轮组2的输出轴2-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孟荣,未经张孟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24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分行、推倒机构中的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方便型转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