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台来波方向判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31105.2 | 申请日: | 200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9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傅海阳;郑建光;李凡;韩英莎;戴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2 | 分类号: | H04B7/02;H04L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台来波 方向 判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TD-SCDMA标准智能天线来波方向(DOA)基带检测的方法与装置,可用于TD-SCDMA标准智能天线定向发送应用所需的DOA检测,同时还涉及使用该装置的CDMA智能天线基站收发信设备,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使用智能天线的CDMA基站收发信设备是移动通信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利用TD-SCDMA标准中置序列实现DOA检测的装置这种高科技设备用于CDMA系统基站的智能天线收发信机,能实现定向发送并减少多用户干扰的影响,提高频谱和发信功率的资源利用率。只有测出了用户的DOA,才能实现智能天线的定向发送。迄今为止,还未见有相关专利给出TD-SCDMA标准所需的DOA基带检测方法与装置。有一些资料给出一些DOA检测的算法,但这些算法与本发明给出的利用中置序列实现DOA基带检测的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算法简单、易于实现的基本特点,将使设备可靠性上升、费用下降,使智能天线的推广使用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还没有相关技术资料说明利用TD-SCDMA标准中置序列实现来波方向(DOA)基带检测的方法,提出一种我们首创的、利用TD-SCDMA标准中置序列实现DOA基带检测的移动台来波方向判定装置,这种方法及装置也可用于TD-SCDMA标准的移动台来波方向检测,用于实现基站智能天线的定向发送,可以大幅度减少多用户干扰的影响,提高频谱和发信功率的资源利用率。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TD-SCDMA标准中置序列实现DOA基带检测的移动台来波方向判定装置,首先给出8阵元圆阵智能天线中置序列接收机的原理框图,在其基础上导出中置序列在接收过程中的数学处理表达式,并根据这些数学表达式导出DOA基带检测算法及其流程图,并给出DOA基带检测算法的模拟结果,证明了本发明利用TD-SCDMA标准中置序列实现DOA基带检测原理框图和DOA基带检测算法的正确性。
智能天线来波方向基带检测装置中,第一天线阵元和第二天线阵元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阵元相移参量和第二阵元相移参量接第一下变频乘法器和第二下变频乘法器的输入端,本地相干载波cosωLt送至所述第一下变频乘法器和第二下变频乘法器的另外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一下变频乘法器和第二下变频乘法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下变频滤波器和第二下变频滤波器接中置序列第一解相关器和第二解相关器,所述第一解相关器和第二解相关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相移参量除法器和第二相移参量除法器接2阵元收信输出信号加法器的输入端;由提供的计算结果给出第一除法器控制信号和第二除法器控制信号,该两控制信号分别对应接所述第一相移参量除法器和第二相移参量除法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天线阵元和第二天线阵元扩展为第一天线阵元、第二天线阵元、……、第八天线阵元,所述第一天线阵元、第二天线阵元、……、第八天线阵元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阵元相移参量、第二阵元相移参量、……、第八阵元相移参量接第一下变频乘法器、第二下变频乘法器、第八下变频乘法器的输入端,本地相干载波cosωLt送至所述乘法器的另外八个输入端;所述第一下变频乘法器、第二下变频乘法器、第八下变频乘法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下变频滤波器、第二下变频滤波器、……、第八下变频滤波器接中置序列第一解相关器、第二解相关器、……、第八解相关器,所述第一解相关器、第二解相关器、……、第八解相关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一相移参量除法器、第二相移参量除法器、……、第八相移参量除法器接8阵元收信输出信号加法器的输入端;由提供的计算结果给出第一除法器控制信号、第二除法器控制信号、……、第八除法器控制信号,该八控制信号分别对应接所述第一相移参量除法器、第二相移参量除法器、……、第八相移参量除法器的输入端,构成精度更高的单个用户来波方向基带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31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