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头罩的柔性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9728.6 | 申请日: | 2009-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6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鲍永定;翟海涛;高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
主分类号: | B64G1/66 | 分类号: | B64G1/66;G03B1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志菊 |
地址: | 43003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头罩 柔性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头罩的柔性连接结构,适合于高冲击环境条件下光学头罩的连接,属于光学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宇航飞行器导引头上的光学头罩,传统的安装多采用直接与壳体固连的结构形式,壳体上承受的冲击、振动等均会传递到光学头罩上,而光学头罩自身所能承受的载荷是一定的,当载荷大于光学头罩的承载范围,就需要对光学头罩采取一定的措施,一般的做法是直接在光学头罩与壳体间使用橡胶垫进行减振,这种形式减振效果有限,不能适应超大冲击等环境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头罩的柔性连接结构,该结构简单,抗冲击、振动效果好,同时能为光学系统提供可靠的精度,又能保证飞行过程中气动外形及防热密封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头罩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光学头罩、固定支架、头罩压圈,其固定支架为圆筒形,后端固定在壳体后部,圆筒轴心与壳体前部的光学孔同轴;环形支撑板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环形支撑板的外环与壳体光学孔前端口之间有第一密封垫圈;头罩压圈的外环与壳体前端口之间有第二密封垫圈。
所述的固定支架的圆筒前端有连接环沿,环形支撑板与固定支架的连接环沿由第一螺钉连接。
所述的第二密封垫圈上下面分别嵌入头罩压圈和壳体上的凹槽内。
所述的第一密封垫圈嵌在壳体光学孔处的环形凹台上。
所述的头罩压圈将光学头罩扣压在环形支撑板上,头罩压圈与环形支撑板之间由第二螺钉连接;第一螺钉的头部与光学头罩之间有第三密封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光学头罩整体结构,包括光学头罩、固定支架、环形支撑板、头罩压圈与壳体有密封垫隔离。该柔性连接结构连接可靠、精度高、抗冲击及振动性能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柔性连接结构,是将光学头罩固定在成像系统的支架上,彻底与振源壳体隔离,使其相互不相关联,这样既能保证光学头罩的强度要求,又能保证光学系统的精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头罩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光学头罩1、环形支撑板2、固定支架3、头罩压圈4,固定支架3为圆筒形,后端固定在壳体6后部,圆筒轴心与壳体6前部的光学孔同轴;环形支撑板2安装在固定支架3前端,环形支撑板2的外环与壳体6光学孔前端口之间有第一密封垫圈7;头罩压圈4的外环与壳体6光学孔前端口之间有第二密封垫圈8。
固定支架3的圆筒前端有连接环沿3a,环形支撑板2与固定支架3的连接环沿3a由第一螺钉9连接。
头罩压圈4将光学头罩1扣压在环形支撑板2上,头罩压圈4与环形支撑板2之间由第二螺钉10连接。第一螺钉9的头部与光学头罩1之间有第三密封垫圈5,对光学头罩自身进行柔性连接。
第二密封垫8上下两密封面分别嵌入头罩压圈4和壳体6上的凹槽4a和6a内,并涂胶粘牢,密封垫圈7、8处于压缩状态,同时可起到减振作用。
第一密封垫圈7嵌在壳体6光学孔处的环形凹台6b上。
在光学头罩1周边接触面之间灌D03腻子11。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大冲击、振动环境条件下光学头罩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采用特殊的结构,由三级垫圈(及D03腻子)实现光学头罩与壳体的柔性连接。因此,凡是采用类似结构实现光学头罩与壳体柔性连接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未经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9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外接显示屏的紫外便携式指纹拍摄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压大功率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