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承重效果的烧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0828.2 | 申请日: | 200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2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郑秀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秀群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韩素琴 |
地址: | 23203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承重 效果 烧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烤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作方便,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适合一次性使用的烧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烧烤已成为人们娱乐聚餐或旅游野餐时喜欢选择的饮食方式之一。但一般的烧烤器具均较笨重,而且占用空间也大。另外,对于专业制造的烧烤器具来说,需要电源或燃气提供热源;对于自制的烧烤器具来说,则需要木炭等来提供热源。前述种种现状的存在,使得烧烤器具的携带较为困难。同时,由于在反复、多次的使用中可能缺少彻底的卫生清理,还容易藏污纳垢,造成食品污染。为此,本申请人曾于2008年11月1日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0820178370.4),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不需电源、便于携带、一次性使用、适于娱乐聚餐或旅游野餐的烧烤装置。该烧烤装置克服了现有烧烤装置的各种缺陷,但在使用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由于金属薄板制做的烧烤盘受热后的承受力开始下降,只能烧烤不超过一公斤的烧烤物,否则就会造成坍塌,致使使用效果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以上所述的坍塌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承重效果的烧烤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对前述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承重效果的烧烤装置,包括以金属薄板制做的烧烤盘,所述的烧烤盘内设置有上、下层金属丝网,所述的上、下层金属丝网之间设置装有炭块的烧烤炭网篮,所述的烧烤炭网篮与下层金属丝网之间设置有燃料包;所述的烧烤盘为设置有四个侧壁的四边形,其中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开有安装孔,所述烧烤盘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具有两个对称端头的铁丝托架,所述铁丝托架的对称端头穿进所述烧烤盘两个相对侧壁上的安装孔,所述烧烤盘的内底部与两个相对侧壁的交接处分别设置有金属支撑杆,所述的金属支撑杆位于两个所述铁丝托架的同侧端头下方。
所述的金属薄板为铝箔。
所述的金属支撑杆为具有弹性的钢丝、弹簧钢丝或合金钢丝。
所述金属支撑杆的长度超过所述铁丝托架同侧的两个端头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烧烤炭网篮,包括由金属丝网制做的金属丝网托和覆在所述金属丝网托上的金属丝网隔,所述的金属丝网托和金属丝网隔之间设置有分组排列的炭块。
所述的炭块以横向2~4个为一组,纵向设置2~6组,较佳设置是横向3个为一组,纵向设置4组。
所述上、下层金属丝网之间的烧烤炭网篮设置为1~3个,一般的为2个。
所述的烧烤炭网篮与下层金属丝网之间设置的燃料包与所述烧烤炭网篮的位置相适应。
所述烧烤盘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与所述的烧烤炭网篮和燃料包位置相应的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承重效果的烧烤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该装置由金属薄板制成的烧烤盘、单元模块的烧烤炭网篮以及可以拆卸的托架构成,故体积小巧,易于组装,方便携带;
(2)由于该置的整体结构均以成本低廉的金属薄板和金属丝网制作,且使用的燃料包以及烧烤炭网篮也为一次性产品,故成本低廉,利于娱乐聚餐或旅游野餐时一次性使用;
(3)由于该装置设置有铁丝托架,可以很好的支撑烧烤盘,故避免了烧烤过程中,所述烧烤盘因放置不稳定可能发生的翻倒现象;
(4)由于该装置为一次性使用产品,且无需电源,所以,节能、卫生,使用方便,无需用后的清理工作;
(5)由于该装置内置有金属支撑杆,所以,增强了其承重效果,即便烧烤重量超过原来3倍~10倍的烧烤物,也不会发生烧烤盘坍塌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承重效果的烧烤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图2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烧烤盘内设置金属支撑杆的情况示意图;
图3、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中烧烤炭网篮的构成示意图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铁丝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烧烤装置的构成情况,图2示意了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烧烤盘1内设置支撑杆14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秀群,未经郑秀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08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