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9212.3 | 申请日: | 200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6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宪;苏文铭;余诚文;苏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形 水箱 护罩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提升全地形车冷却效果的水箱护罩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全地形车1,如图1所示,主要是由车架11、转向机构12、前轮13、乘坐部14、后轮15、引擎16及无级变速系统2所构成,该车架11的前方枢设有转向机构12,该转向机构12的下方设有一组前轮13,而车架11的上方设有乘坐部14,乘坐部14的下方为引擎16,该引擎16借由曲轴带动无级变速系统2,该无段变速系统2后方设有一组后轮15,而全地形车1作动时,是将外界导入的新鲜空气和燃油混合为油气后,再将油气输入引擎16内燃爆产生动力,而推动活塞做高速往复运动,再以与活塞连动的曲轴来带动皮带传动式的无级变速系统2,再由该无级变速系统2来驱动后轮15的转动,后轮15则带动前轮13同步转动,来达到行进的目的。
请配合图2参阅,现有的全地形车1于前车体盖3的下方设置有一冷却器4,该冷却器4具有一水箱41,该水箱41是位于车辆的前端处,于水箱41前方设有一水箱护罩31,该水箱护罩31上设有数个通孔311,借此当全地形车1行进时,外界的冷空气可通过水箱护罩31的通孔311吹向冷却器4,进而将冷却器4内的高温带出,强制的向车体后方排放,使经由散热后的冷却器4内的冷却液再流入引擎16内,来令引擎16冷却,俾使引擎16能高速及长时间的运转。
现有的全地形车1前方的水箱护罩31具有集风的功能,但由于只有前端具有通孔311,因此造成进风量有限,且该水箱护罩31的外型是由小到大,如图3所示,因此容易使水箱41前方二侧形成扰流区A,而造成经过水箱护罩31的冷却风产生滞留现象,而使得冷却风无法完全通过水箱41,进而造成冷却器4散热不良的缺失。
有鉴于现有的水箱护罩311具有上述的缺失,所以,要如何开发出可有效提升全地形车冷却效果的水箱护罩,实为目前全地形车制造业者所亟待克服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提升全地形车的冷却效果的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该全地形车的前端于前车体盖下方设有一冷却器,该冷却器具有一水箱,该水箱被一水箱护罩所包覆,该水箱护罩的前护罩上设有数个进气孔,其特征在于:该水箱护罩二侧延设有翼板,该翼板上设有第一导流孔及第二导流孔,且该第一导流孔及第二导流孔形成有第一导流片及第二导流片。
所述的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片的延伸线与水箱护罩中心线的夹角是在30°~50°之间。
所述的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流片的延伸线与水箱护罩中心线的夹角是在30°~50°之间。
所述的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片的端线由侧视观之并未凸出于第二导流片。
所述的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导流片位于前护罩的进气孔后方。
所述的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孔及第二导流孔上设有补强肋。
所述的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水箱护罩固设于全地形车的车架上。
所述的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水箱护罩位于大灯的下方。
承接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该全地形车的前端于前车体盖下方设有一冷却器,该冷却器具有一水箱,该水箱是被一水箱护罩所包覆,其中,该水箱护罩二侧延设有翼板,且该翼板上设有数个导流孔,借此,全地形车于行进时,冷却风可由导流孔吹向冷却器,以提升该冷却器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该全地形车的前端于前车体盖下方设有一冷却器,该冷却器具有一水箱,该水箱是被一水箱护罩所包覆,该水箱护罩二侧延设有翼板,且该翼板上设有第一导流孔及第二导流孔,其中,该第一导流孔及第二导流孔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导流片及第二导流片,且该第一导流片及第二导流片与水箱护罩中心线的夹角是为30°~50°之间,借此可令该冷却风的导流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水箱护罩构造,该全地形车的前端于前车体盖下方设有一冷却器,该冷却器具有一水箱,该水箱是被一水箱护罩所包覆,该水箱护罩二侧延设有翼板,且该翼板上设有第一导流孔及第二导流孔,该第一导流孔及第二导流孔上分别设有第一导流片及第二导流片,其中,该第一导流孔及第二导流孔上是设有补强肋,借由该补强肋可增加该水箱护罩翼板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92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