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轿车前保险杠与大灯配合间隙进行控制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06864.3 | 申请日: | 200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0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升;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伟汽车零部件(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0 | 分类号: | B60R19/50;B60Q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112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轿车 保险杠 大灯 配合 间隙 进行 控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轿车前保险杠与大灯配合间隙进行控制的结构。
【背景技术】
轿车的前保险杠、前大灯,一直以来都是注塑生产后各自用螺钉或卡子直接安装在车身上,相互独立,对于控制它们之间的配合间隙非常困难。对于前保险杠与大灯分别装在车身上,然后再靠两者装配后的自然状态来保证其两者之间的间隙,这种工艺简单,加工方便,但由于保险杠本身为大件,在变形方面难以控制,还有加上二者各自的装配误差,它们之间的装配间隙就很难保证了稳定均匀,同时大灯是靠三到四颗螺钉锁在钣金上的,形成一个悬臂梁结构,而大灯本身重量较重,容易下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对轿车前保险杠与大灯配合间隙进行控制的结构,改善前保险杠与大灯的配合间隙,并起定位和防止产品变形的作用,以减少批量过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轿车前保险杠与大灯配合间隙进行控制的结构,其包括位于前保险杠上的限位座和安装在大灯上的定位座。
所述限位座是在前保险杠的大灯翻边处形成的至少两个由内侧向外侧凹陷的凹槽结构,该限位座实际上是由加强筋变换而成,仍然同时起到加强防止保险杠大灯翻边处下塌变形的作用。
所述定位座是一注塑件,上端用螺钉固定安装在大灯下边缘,并与前保险杠上的限位座位置对应,定位座的下端落在限位座内,与限位座底部接触但不连接,自由安装,通过限位座限制定位座位置来达到两者之间的定位。
可见本结构通过设计一个简易的定位座,就改善了前保险杠与大灯的配合间隙,使两者之间的配合间隙好,不受工人熟练程度影响,装配简单、稳定性高,提高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改善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结构的限位座的轿车前保险杠总成的示意图;
图1A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是本结构的定位座的示意图;
图3是定位座和限位座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4是通过本结构对前保险杠与大灯配合间隙进行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结构:
图1和图1A所显示的是一种轿车的前保险杠3,在前保险杠3的安装大灯的位置设计有两个限位座1,限位座1是在前保险杠的大灯翻边处形成的由内侧向外侧凹陷的凹槽结构。
图2所示的是用于安装在大灯上的定位座2,该定位座2是一注塑件,为z形,上端面有螺钉孔,用于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大灯4下边缘的两个螺钉柱上,见图4,并与前保险杠3上的限位座1位置对应,定位座2的下端落在限位座1内,与限位座1底部接触但不连接,自由状态,不需固定,见图3。
限位座1的凹槽结构又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其深度只需大于定位座2下端与限位座接触部分的产品壁厚,定位座2的高度是根据保险杆与大灯的设计间隙及限位座的位置自由调整设计的。
本实用新型利用保险杠本身在大灯翻边处需设计加强筋,巧妙地改变了加强筋结构做成一个限位座,用一个定位座装在限位座内,这样定位座在限位座内便能支撑大灯防止下榻影响两者之间的装配间隙,使其保持稳定均匀,装配简单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伟汽车零部件(重庆)有限公司,未经联伟汽车零部件(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6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钢化玻璃击碎器
- 下一篇:用于汽车空调与灯光控制的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