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器人滚边系统转台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0695.0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9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巨广;王庆华;王健强;韩慧;孙顺;胡育松;储大飞;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12 | 分类号: | B21D19/1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滚边 系统 转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机器人滚边系统中实现人工上件工位与机器人滚边工位之间切换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汽车主机厂对投入成本的控制,压机包边由于一次投入高、柔性差的原因逐渐淡出车身门盖等部分的包边工艺,而与之相比机器人滚边系统由于一次投入少、柔性高、维护成本低等优点,逐渐被各汽车主机厂所关注。在机器人滚边系统中,为提高滚边效率,提高产能需要采用回转设备来实现上件工位和机器人滚边工位的切换,通常在人工上件工位和机器人滚边工位中的角度差为180°。
由于滚边夹具及滚边胎模重量大,因此要求上件工位和机器人滚边工位的切换装置具有较好的回转支撑能力,同时又需要具有较好的重复定位精度,而目前采用的国外进口的成套设备造价相对较高,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既能保证使用效果,又能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减少维护费用的机器人滚边系统转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滚边系统转台的结构特点是由传动单元、定位单元、控制单元和机架组成;
所述传动单元的设置为:回转支承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位于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回转支承之间可相对转动的内齿圈与回转台固联;设置驱动电机,固联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传动;
所述定位单元的设置为:在所述机架上、处在回转支承的外周,设置由气缸驱动的定位销;在所述回转台上、与所述定位销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定位块,所述定位销有两只,两只定位销处在机架上相隔180°的位置上;
所述控制单元是在所述机架上设置位置传感器,在所述回转台上对应位置处设置位置感应块,以所述位置传感器和位置感应块检测所述回转台的转动角度,并以所述位置传感器为驱动电机提供加速、减速或停机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对称设置为两组,在所述两组控制单元中,设置在机架上的位置传感器是处在同一圆周的不同角度位置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所述位置感应块是在所述回转台上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的第一感应块、第二感应块和第三感应块;各位置传感器依次为驱动电机提供逐级加速或减速或停机控制信号。
在所述回转台与机架之间,对应于人工上件工位和机器人滚边工位分别设置到位传感器,并在回转台的相应位置上设置超程撞块,以所述到位传感器为驱动电机提供超程保护控制信号。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使用效果,又能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减少维护费用。
2、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可以采用国产标准件,其内内圈的回转支承方式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
3、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机设置为逐级控制方式,使回转台运转平稳、定位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回转台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标号:1传动单元、11驱动电机、12回转支承、13传动齿轮、12a内齿圈、3控制单元、4a第一传感器、4b第二传感器、4c第三传感器、4机架、5回转台、5a第一感应块、5b第二感应块、5c第三感应块、2定位单元、24气缸、21定位块、22定位销、31到位传感器、32超程撞块、33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中,传动单元1的设置为:回转支承12固定设置在机架4上,位于回转支承12的内圈、与回转支承12之间可相对转动的内齿圈12a与回转台5固联;设置驱动电机11,固联在驱动电机11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13与内齿圈12a啮合传动;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单元2的设置为:在机架4上、处在回转支承12的外周,设置由气缸24驱动的定位销22;在回转台5上、与定位销2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定位块21,定位销22有两只,两只定位销22分处在机架4上相隔180°的对称位置上;
回转台5可在180°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在相隔180°的两个工位上反复切换位置,分别对人工上件工位和机器人滚边工位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06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盗门门孔组合冲床
- 下一篇:精轧机组和减定径机组机架间水冷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