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可控节能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6224.1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69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昌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昌辉 |
主分类号: | B60K17/04 | 分类号: | B60K17/04;B60K17/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 洪 |
地址: | 431722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可控 节能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的传动系统,尤其涉及摩托车、汽车及农用柴油车等各种机动车辆的节能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汽车及农用柴油车等机动车的机械节能装置,一般都是采取滑行节能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省油节能,正常行驶时操作方便,骑乘舒适。但同时也存在着三大弊端:一是某些节能器只能滑行,不能控制,导致高速行驶时,不能利用发动机的低转速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反制动控制,这样会对安全行驶造成一定的隐患;二是有些可控的节能器,可以利用发动机的反拖力,降低车辆速度,但是因为扭矩力是刚性传递的,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瞬间强大冲击力,会对发动机及节能器、变速箱等传动机构造成很大的损害;三是节能器种类多,结构不一,安装位置不一,可靠性及耐久性较差,维修及配套不方便,各种车辆不能通用。
现有的摩托车、汽车及农用柴油车等机动车的机械倒档装置,也存在很多的弊端。现以摩托车传动轴倒档器为例进行说明:
1、由于发动机和摩托车后驱动车轮之间是通过后桥总成、传动轴和倒档器等传动装置相连接,产生的扭矩力是刚性传递的,很容易导致发动机动力输出副轴或发动机内部传动机构磨损或损坏,或者损害倒档器,从而大大缩短了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2、安装位置不理想。倒档器在原主动链轮的位置处,被同时固定在车架和发动机上,安装不方便,而且发动机的本身材质,经受不住从后轮通过传动轴传送过来的强大扭矩,所以有可能导致发动机损坏或倒档器固定不良。倒档器安装暴露在外,易受污垢和杂物的影响。
3、倒档器种类多,不通用,不适配。比如分小排量卧式机型和大一些的立式机型等,导致配件不通用,售后维修麻烦。
4、影响对整体车型的设计。发动机维修麻烦,对发动机有加长副轴的要求,不适用于大多数普通的通用发动机。鉴于倒档器位置定位,也不方便于设计各种车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由同步控制及切换、并且安全可靠的机动车可控节能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动车可控节能传动装置,包括箱体、传动主轴和输出轴,其中传动主轴及输出轴均通过轴承支承在箱体上,其关键在于:所述传动主轴的一端从箱体的侧壁伸出,且伸出部分套装有主动链轮,在传动主轴位于箱体内的中部轴身上套装啮合套组合,在啮合套组合的两侧安装左、右同步齿,所述左同步齿与传动主轴上空套的左空转齿轮连接,右同步齿与传动主轴上空套的右空转齿轮连接,在第一拨叉的控制下,啮合套组合可以有选择地通过同步齿带动左空转齿轮或右空转齿轮旋转;所述左、右空转齿轮能分别带动左、右传动齿轮转动,左传动齿轮套装在左输入轴上,右传动齿轮套装在右输入轴上,在左、右输入轴的相对端安装左、右锥齿轮,所述左空转齿轮、右空转齿轮、左传动齿轮、右传动齿轮、左锥齿轮及右锥齿轮的任意其中之一为可滑行的节油齿轮,所述左、右锥齿轮均与输出锥齿轮常啮合,输出锥齿轮能够带动输出轴旋转。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发动机的动力通过链条传递给本实用新型中的主动链轮,使传动主轴随主动链轮一起旋转。在第一拨叉的控制下,传动主轴通过啮合套组合带动其中一侧的同步齿,该同步齿再带动与之连接的空转齿轮,并通过空转齿轮将动力传动给与之同侧的传动齿轮,由传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输出锥齿轮,再带动输出轴旋转。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动主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两组相互独立运转、互不干涉但又可以联动的传动结构,由变换机构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其中的一组传动结构上,由该组传动结构将动力传输给输出轴。由于两组传动结构中其中一组中带有具有滑行功能的节油齿轮(或节能器),另一组则不带,通过变换机构就可随时在节能与不节能之间进行切换。最终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节油齿轮和其它机构,同时也因转速相同,加上同步齿的作用,又能达到保持自由控制和切换节能与非节能状态之目的。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装配、有利于操纵,上述啮合套组合由花键套和拨叉套构成,其中花键套与传动主轴花键配合,在花键套上套装拨叉套,两者花键连接,且拨叉套外圆周的环槽与第一拨叉卡接配合,在第一拨叉的拨动下,拨叉套能够左右滑移,有选择地通过同步齿与所述两组传动路线的其中之一连接。因花键套的长度大于拨叉套的长度,所以所述两种传动结构各自独立运转,互不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昌辉,未经李昌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62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取苦参碱或烟碱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软土地基气水置换固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