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紧凑的机动车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1375.1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28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郑春红;宁宝成;杨隽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04 | 分类号: | F02M35/04;F02M35/12;F02M35/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1000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紧凑 机动车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发动机,特别是带有谐振腔空气滤清器的发动机结构,属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动车发动机工作时由空气与燃油混合气提供动力,由于空气中含有很多微尘杂质,如随空气带入气缸,将加速气缸及相关运动副的磨损,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降低发动机燃油利用率。此外,发动机工作产生的工作噪声从节气门辐射出来,如不加控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污染,影响驾驶舒适性,而机动车上的空气滤清器则还具有减低噪音的作用。目前,为进一步减小噪音,部分机动车已经采用空气滤清器附加谐振腔的设计,但是机动车前机仓内空间狭小,特别是横向空间有限,这给加设谐振腔的空气滤清器布局造成困难,导致加设谐振腔的空气滤清器形状结构受限,如果形状过于复杂,则工艺性差,制造困难,进气效果不好,进气量不充分,影响发动机的功率。另外,目前多数汽车打开机仓盖时发动机暴露在外,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也易传播到车外,因此有些高档轿车设置发动机装饰罩,但是装饰罩的设置将进一步占用机仓有限空间,导致加设附加谐振腔的空气滤清器的布置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发动机机仓狭小空间、结构紧凑的机动车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结构紧凑的机动车发动机,构成中包括空气滤清器和发动机本体,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和滤芯,其特别之处是:将空气滤清器设置在发动机本体上部,空气滤清器的侧边轮廓与发动机侧边轮廓相互适配。
上述布局紧凑的发动机及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为扁盒状,它由相互连接的上壳体、下壳体组成,所述出气管、进气管分别位于空气滤清器两侧面,出气管与上壳体连通,进气管与下壳体连通。
上述结构紧凑的机动车发动机,增设谐振腔,所述谐振腔位于上壳体出气管侧,上壳体、谐振腔、出气管为一体结构。
上述结构紧凑的机动车发动机,所述下壳体内分为两室,两室间设有隔板,其中远离进气管的室内置放滤芯,其室内底面设有格状筋板。
本实用新型针对机动车发动机前机仓狭小、附加谐振腔的空气滤清器布局困难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将空气滤清器布置在发动机上部,且空气滤清器的侧边轮廓与发动机的侧边轮廓相适配,附设的谐振腔与滤清器出气管设置为一体。该结构充分利用发动机机仓狭小空间,不仅解决了加设谐振腔的空气滤清器布局难问题,而且空气滤清器兼起发动机装饰罩作用,在使机仓布局整洁紧凑的同时,可有效减小发动机表面辐射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空气滤清器示意图;
图3是空气滤清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1.空气滤清器,2.发动机本体,3.上壳体,4.出气管,5.谐振腔,6.下壳体,7.进气管,8.隔板,9.滤芯,10.格状筋板,11.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之一,是将传统空气滤清器位于发动机本体侧部的设计改进为空气滤清器1位于发动机本体2上部,两者由螺栓固定。该设计一来有利于发动机本体和滤清器在机动车前机仓狭小空间内布局,二来可将空气滤清器兼做装饰罩用,在使前机仓布局紧凑美观的同时进一步屏蔽发动机噪音。为达到上述目的,空气滤清器的侧边轮廓应与发动机侧边轮廓相互适配,使空气滤清器覆盖在发动机本体上部。
参看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二是空气滤清器2设计为扁盒状,它由相互连接的上壳体3、下壳体6组成,出气管4、进气管7分别位于空气滤清器两侧面,出气管与上壳体连通,进气管与下壳体连通。在空气滤清器的上壳体出气管侧增设谐振腔5,上壳体、谐振腔、出气管一体设计。空气滤清器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定位柱11。
参看图3,所述下壳体3分为两室,两室间由隔板8相隔,其中远离进气管的室内置放滤芯9,该室底面设有格状筋板10。在发动机工作时,空气经进气管进入,然后通过隔板进入下壳体,当空气通过格状筋板时可降低气流自身振动、涡流等引起的噪声,再经滤芯过滤后进入谐振腔,在谐振腔空气的膨胀可使噪声可进一步降低,最后通过出气口进入发动机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13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变压器柜
- 下一篇:一种8头连续退火小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