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星齿轮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8005.6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7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齿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齿轮机构,特别是一种用于电动工具上的行星齿轮机构。
背景技术
行星齿轮作为传动机构具有体积小,承载能力大,工作平稳的优点,因此经常被用做电动工具上的传动机构。
现有的行星齿轮机构包含有:太阳轮;带有轴的行星架;至少一个行星轮,带有一通孔的行星轮安装在行星架的轴上,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并围绕太阳轮的中轴线转动。电动工具上的电机输出轴前端的齿轮部分常作为太阳轮,由于电机旋转转动太阳轮,太阳轮从而带动行星架上的行星轮转动。
该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当电机做持续高速运转,使得太阳轮带动行星轮也做高速转动。行星轮通孔和行星架上的轴摩擦过快,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会给操作者带来不适,严重时会将电动工具的塑料前壳融化,导致电机堵转或高速栏打滑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造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现有技术中行星轮的通孔与行星架上的轴全面接触,使得接触面积过大,产生大量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行星轮的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机构简单、便于铸造的行星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带有轴的行星架;至少一个包含有通孔的行星轮,行星轮安装在行星架的轴上,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并围绕太阳轮的中轴线公转并且绕行星架的轴自转,所述行星轮通孔上带有至少一条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行星齿轮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行星齿轮中的行星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1中行星齿轮中的行星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行星轮沿着直径剖开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行星齿轮机构如图1所示,电机1具有一输出轴,输出轴的一端从电机中延伸出来,另一端有作为太阳轮2的齿轮,太阳轮2与包含有通孔54的行星轮5啮合,该行星轮5通过通孔54安装在如图2所示的行星架3的轴4上。当电机工作时,太阳轮2随着电机轴转动而一起转动,啮合于太阳轮2的行星轮5,绕着轴4自转,绕着太阳轮2的中轴线7做公转运动。
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行星轮5,如图3a所示,其具有一上表面51和与其相对的下表面52,以及附有齿的外侧53和与外侧相对的通孔54。该行星轮5的通孔54上均匀地分布着三条纵向延伸的槽6。该槽沿着行星轮直径剖开如剖视图3b所示,该槽6贯穿于通孔54,槽6两端延伸至上表面51、下表面52。
作为一种选择,该纵向延伸的槽6的两端可以不延伸至上表面51、下表面52,或者一端延伸至上表面51、另一端不延伸至下表面52,或者一端延伸至下表面52、另一端不延伸至上表面51,该槽6也可以在通孔54上横向延伸。
作为另一种选择,该槽6可以呈倾斜状、弧线状或螺旋状分布在通孔54上,该槽6的两端可以不延伸至上表面51、下表面52,或者一端延伸至上表面51、另一端不延伸至下表面52,或者一端延伸至下表面52、另一端不延伸至上表面51。
由于行星轮5的通孔54上带有多条槽6,这样通孔54与行星架3上的轴4的接触面积即摩擦面积,比现有技术中行星轮行星架上的轴的接触面积要小,所以电机1高速运转时,通孔54与行星架3上的轴4产生的热量将会减少,提高了工具操作舒适度,增加了安全性。
上述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阐述,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行星轮通孔上的槽可被制造成为各种形状和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8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