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06989.8 | 申请日: | 2009-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4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G02F1/133;B32B9/04;B32B33/00;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片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纳米碳管层的导电片结构。
背景技术
触摸屏(touch panel)逐渐普遍应用在电子装置中,特别是可携式或手持式电子装置,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移动电话。触摸屏是将如电阻式、电容式或光学式的触控技术与显示面板予以结合的一种应用技术。由于近年来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面板技术的成熟发展,因此将触控技术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上而发展出液晶触摸屏乃成为一种趋势。
现有技术触摸屏主要使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材料作为的导电层,因此一般又称之为ITO触摸屏。近来有使用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作为导电层的CNT触摸屏的提出。图1A显示现有技术电阻式CNT触摸屏的剖面图,其主要包括上基板10A和上CNT层11A所构成的上层导电片结构,以及下基板10B和下CNT层11B所构成的下层导电片结构。在上、下层导电片结构之间设有间隔物(spacer)12,且以黏剂13将上、下层导电片结构固定在一起。位于下基板10B底下的是液晶显示(LCD)面板14及提供光源的背光模块15。在操作时,当手指或触控笔触碰上基板10A的触控表面的某一触碰点时,会造成上CNT层11A和下CNT层11B接触在一起,因而改变触碰点的原本电压值。通过分别侦测上CNT层11A和下CNT层11B的电压改变位置,因而得以决定触碰点的坐标位置。
图1B显示图1A上层导电片结构或下层导电片结构的放大剖面图,现有技术CNT触摸屏的导电片结构主要包括有基板10及CNT层11。其中,CNT层11透过一黏着剂(图未示)设于基板10的表面,助于两者之间的固着。
由于CNT层11是由纳米碳管所构成的薄膜,其光学、物理、化学或电气等特性异于ITO导电层,因此,可进一步改善如图1B所示的现有技术导电片结构,使其光学、物理、化学或电气等特性得以提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导电片的光学、物理、化学或电气特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物理、化学或电气特性较好的导电片。
一种导电片结构,其包括基板、纳米碳管层及设于纳米碳管层上方或下方的功能层。其中,功能层具有抗反射、抗污、抗指纹、抗眩、抗牛顿环、抗静电及抗刮的功能中的其中之一。由此,可以提升导电片结构的光学、物理、化学或电气等特性,因而提升所应用的纳米碳管触摸屏或具有纳米碳管导电层的显示装置的整体效能。
若纳米碳管层位于功能层与基板之间时,功能层接触纳米碳管层,且功能层的厚度小于2um,确保该纳米碳管层仍可因受按压而改变其上的电压。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现有技术一种电阻式CNT触摸屏的剖面图。
图1B显示图1A的上层导电片结构或下层导电片结构的放大剖面图。
图2A至图2C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片结构。
图3A至图3C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片结构。
图4A至图4B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电片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讨论的实施方式,其揭露的导电片结构可适用于如图1A所示的纳米碳管(CNT)触摸屏,然而,这些实施方式所揭露的导电片结构也可适用异于图1A的其它CNT触摸屏或使用CNT导电层的显示装置。
图2A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电片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片结构包括基板20、CNT层22和设于基板20和CNT层22之间的第一功能层21A。其中,基板20为一透明绝缘层,其材料可选择性地为下列材料之一或其部分的组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膜、玻璃。CNT层22为一纳米碳管膜,其可以为单壁或多壁的纳米碳管经单轴或多轴延伸制造具孔隙的丝线状、栅栏状或网状的导电膜结构。所形成的纳米碳管膜会在延伸的方向具最小的电阻抗,而在垂直于延伸方向具最大的电阻抗,因而形成电阻抗异向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69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