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移动式双柱汽车升降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8487.2 | 申请日: | 2009-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2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杰弗瑞·斯科特·克利特泽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马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28 | 分类号: | B66F7/28;B66F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洪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汽车 升降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检修升降机,尤其涉及一种双柱升降机,其具有可移动的提升柱,该提升柱可以方便地移动到位并用螺栓固定住以便使用,然后可以解除螺栓固定并移动以便存放。
背景技术
各种各样的柱式汽车升降机在汽车维修行业早已被广泛知晓并应用并且被习惯用于作为抬起车辆底盘的工具。柱式升降机既有地坑式又有地面式。地坑式柱式升降机通常有一个或两个竖直上升的柱子,这些柱子安装在车库或服务区的地面下,通过液压方式升起以抬起车辆。地面式柱式升降机通常有两个或四个竖直的柱子或桩,每一个柱子或桩都有一个可以在柱子上上下移动的托架。每一个托架都有向外延伸的外伸支撑脚或臂用于结合所要抬起的车辆底盘。传统上来说,这些柱子是永久安装在一个固定的位置。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了可移动的地面式柱式升降机。这些现有技术升降机具有可移动的升降柱,这些升降柱具有用于将它们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轮子。使用时,为了固定这些升降柱,这些升降柱通常都具有巨大的底座,这些底座具有向外延伸的腿。这些腿可以保持当负载加到臂上时,升降住柱不向前倾倒。在这些腿切实有效的保证升降柱不倒的同时,也使升降柱更难运输并且大大地增加了不用时存放它们的占地面积。因此,需要生产一种可移动的升降机,其具有更小的底座以方便运输和存放升降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个可移动的双柱式升降机,其柱体底座不含有向外延伸的腿。替代的是,每个底座都包含一个连接于柱体下端的底座板。每个底座板有一个或多个边缘,这些边缘从各自的柱面向外延伸从而形成安装法兰。这些安装法兰具有可在其中穿过的地脚螺栓接收孔,可以使升降柱在使用时暂时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板上。每一个柱体底座的底座板后部还包括一对与地面接触的轮子。
当升降机使用时,锚固螺栓插入锚固螺栓接收孔,并被拧紧入永久地安装在一块混凝土板上的锚件中。当升降机不使用时,可以取掉锚固螺栓,以将柱子底座脱离该混凝土板。然后这些柱子可被倾转回到那些轮子上并滚动到存放位置。由于底座板相对较小,该升降机所需的存放空间显著地小于具有向外伸出的支腿的升降机。
该升降机还包括可移动的用于给该升降柱供电的能源单元。该能源单元包括液压泵、电动机以及安装在手推车上的方便运输和存放的存储器。旋转齿轮流量分配器也安装在手推车上并在提升柱间分配液压流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可移动双柱车辆升降机的透视图。
附图2是车辆升降机的升降柱的前视图。
附图3是附图2中升降柱的侧视图。
附图4是升降柱大致沿附图2中的线4-4的部分截面视图,其中为了清晰去掉了一个臂。
附图5是升降柱大致沿附图2中的线5-5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需要,本发明的详细实施例将如下所述。尽管如此,需要理解的是,此处揭示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方明的示例性描述,其可以以各种方式具体化。因此,此处描述的详细结构和功能性细节是非限制性地描述,其仅仅是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基础,并作为指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实际上以任何适当的细节结构实施本发明的典型的基础。这些附图组成了这种说明的一部分,并包括本发明的示例性的例子,且显示了其中各种对象和特征。
为了方便,下文中会使用某些术语,仅用于参考,但不限制范围。例如,在已作标记处,术语“向上”、“向下”、“向右”以及“向左”将指示方向。术语“向内”和“向外”将分别指示朝向或远离所描述的实施例和其中指定部分的几何中心的方向。所述术语将包括明确提及的、派生的以及相似的词语。
参考附图中的详细细节,特别是附图1中,标记1总的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可移动的双柱升降机。该升降机1大体包括两个可移动升降柱3,能源单元5以及安装在手推车9上的流量分配器7,以及一对快速断开软管11。每个升降柱3包括从柱体底座15向上延伸的柱子13,以及一个可在柱子13上竖直移动的升降托架17。安装在每个托架17上并从托架17向外延伸的是一对臂18,用于与车辆(未示出)的底盘配合。当升降机1使用时,柱体底座15适合用螺栓连接在地面上,例如混凝土板上;当升降机1未使用时,其柱体底座可从地面解锁,因此升降柱3可以移动以便存放。
参考附图2-5,每个升降柱3的柱体13在横截面上大致成矩形,且分别包括后壁19、第一侧壁20、第二侧壁21。柱体13的前部包括一对狭窄的前法兰22,其分别从相应的侧壁20、21延伸并在它们之间限定了一个槽23。接近槽23分别从每一个前法兰22向后延伸出一边缘法兰25(见附图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马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丹马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84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备沼气的方法
- 下一篇:液体喷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