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58220.3 | 申请日: | 200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6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泰秀;齐藤照幸;米山正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燃料 供给 装置 | ||
本发明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6年06月21日、进入中国国家 阶段的国家申请号为2006800227447、发明名称为“发动机的燃料供给 装置”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装置,由发动机壳内的空气压 力脉动使用于控制从燃料箱到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的自动燃料旋塞动 作。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装置,在发动机壳和 固定在该发动机壳上部的燃料箱之间配置有自动燃料旋塞,用负压管 连接发动机壳的内部和自动燃料旋塞。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3-17191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装置,用导管连 接用于控制从燃料箱到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的自动燃料旋塞和发动机 的曲轴箱,通过在曲轴箱内产生的压力脉动使自动燃料旋塞动作。
而且,在日本实开昭61-9757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装置,使用 于控制从燃料箱到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的自动燃料旋塞延伸出的连通 管的前端在曲轴箱底部滞留的油内部开口,通过曲轴箱内产生的压力 脉动使自动燃料旋塞动作。
而且,在日本实公昭59-1333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装置,为在 燃料箱的底部安装燃料旋塞,借助弹性材料形成的油密封件将燃料旋 塞的吸入部插入燃料箱上设置的排出筒中,通过夹具夹紧固定与排出 筒以及吸入部的外周嵌合的、由弹性体形成的筒状的卡合体。
日本特开2003-171910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中,发动机的曲轴 箱内产生的油雾通过导管进入到自动燃料旋塞中,有可能由于油雾凝 结产生的油滞留引起自动燃料旋塞动作不良。
而且,日本实开昭61-97577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中,由于连通 管的前端在曲轴箱底部滞留的油内部开口,虽然不必担心油雾通过连 通管进入自动燃料旋塞,但是有可能在发动机倾斜时曲轴箱内的油通 过连通管直接进入自动燃料旋塞。
然而,还存在下述问题,在发动机壳和固定在该发动机壳上部的 燃料箱之间配置有自动燃料旋塞、并用负压管连接发动机壳的内部和 自动燃料旋塞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将负压管的下端连接到发动机壳的 内部的作业和将负压管的上端连接到自动燃料旋塞的作业,该作业需 要大量的劳力和时间。尤其,在燃料箱与发动机壳之间的作业空间小 的情况下,上述作业将变得更加困难,由此为充分确保作业空间而增 加发动机壳与燃料箱的距离,从而产生发动机整体大型化的问题。
并且,为了缩短发动机壳和在其上部固定的燃料箱之间的距离使 发动机整体小型化,可以考虑使用大致曲柄状弯曲的负压管连接燃料 箱下表面固定的自动燃料旋塞的负压导入连接器和发动机壳的负压 导入连接器。但是,这样在发动机倾斜时会在负压管的弯曲部滞留有 从发动机壳进入的油,当自动燃料旋塞的负压导入连接器的前端完全 进入到该油中,有可能阻断与发动机壳的内部的连通而使自动燃料旋 塞不能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装置,防止由 于来自发动机壳的油的进入而产生的自动燃料旋塞的动作不良。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装置,不增加 发动机壳与燃料箱的间隔,而用负压管连接发动机壳的内部和自动燃 料旋塞的作业比较容易。
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燃料供给装置,用于连 接燃料箱的下表面所固定的自动燃料旋塞的负压导入连接器和发动 机壳的负压导入连接器的负压管不被油闭塞。
根据本发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燃料供 给装置,通过发动机壳内的空气的压力脉动使用于控制从燃料箱到发 动机的燃料供给的自动燃料旋塞动作,其中,所述供给装置具有将所 述发动机壳内产生的油雾从空气中分离的气液分离装置。由所述气液 分离装置分离所述油雾后而得的空气的压力脉动使所述自动燃料旋 塞动作。
在上述燃料供给装置中,优选地,具有将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分离 所述油雾后而得的空气供给到通气装置的通气通路,使该通气通路与 所述自动燃料旋塞连通。
在上述燃料供给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通气通路配置于所述发动 机壳的上部。
在上述燃料供给装置中,优选地,用负压管连接所述自动燃料旋 塞上设置的第1负压导入连接器和所述通气通路上设置的第2负压导 入连接器。
在上述燃料供给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负压管从所述第1负压导 入连接器到所述第2负压导入连接器为单调向下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82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效生长激素释放因子衍生物
- 下一篇:电子可控制和可测试的涡轮机跳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