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箱悬挂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44338.0 | 申请日: | 200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2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孟宏;翟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26 | 分类号: | B61F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箱 悬挂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铁路车辆转向架的轴箱悬挂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车辆运行速度和轴重的提高,为了实现轮轨间低的动力作用,铁路车辆大量采用轴箱悬挂为主的转向架结构。然而,对于空重车挠度要求相对较大的转向架的轴箱定位,现有的轴箱悬挂定位装置已不能适应使用要求,因此,开发研究满足空重车挠度要求相对较大的新型轴箱悬挂定位装置,实现轴箱悬挂功能要求已成为应用轴箱悬挂为主的转向架结构技术趋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空重车挠度相对较大的轴箱悬挂定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轴箱悬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导柱、耐磨套、安装座、橡胶定位器和底座;所述导柱的上部设置有一与转向架侧架侧梁连接的法兰,所述法兰底部带有止口;所述耐磨套与所述导柱的下部轴身相配合,其顶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台,所述导柱的下部轴身插设在所述耐磨套中并与所述耐磨套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耐磨套相配合,所述耐磨套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中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台上的螺钉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耐磨套外侧与所述安装座采用过渡配合;所述橡胶定位器由内套、外套及夹置于所述内套和外套之间的橡胶套组成,所述内套套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座体外侧,所述外套套设于所述底座的座体内侧;所述底座为筒形结构,其顶部设有与轴箱连接的第二定位台,其筒身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橡胶定位器的外套相配合的锥面。
所述导柱的中部为锥形轴身,所述导柱的下部为圆柱形轴身。
所述耐磨套的材质选用含油尼龙或改性M C尼龙。
在所述橡胶套上沿径向开有刚度匹配腰形孔。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发明垂向不约束转向架的沉浮,而横向和纵向通过橡胶定位器提供转向架的定位刚度,因此为空重车挠度较大的转向架的轴箱定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定位装置。2、本发明在橡胶套上沿径向开有刚度匹配腰形孔,使橡胶定位器实现了横向和纵向刚度的匹配,同时通过优化橡胶套的厚度以及橡胶套上沿径向开的刚度匹配腰形孔的大小,以满足横向和纵向定位刚度要求,确保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要求。3、由于本发明的耐磨套采用含油尼龙或改性M C尼龙等摩擦系数可调的复合材料,故减小了关键部件的磨耗,而且便于检修,同时选择不同的摩擦系数提供不同的阻尼。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采用轴箱悬挂为主的转向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导柱1、耐磨套2、安装座3、橡胶定位器4和底座5。导柱1的上部设置有一与转向架侧架侧梁连接的法兰11,法兰11底部带有止口12。导柱1的中部为锥形轴身13,导柱1的下部为圆柱形轴身14。
耐磨套2为与导柱1的圆柱形轴身14相配合的圆柱筒形结构,其顶部设置有定位台21。导柱1的圆柱形轴身14插设在耐磨套2中并与耐磨套2采用间隙配合。耐磨套2的材质选用根据使用功能要求摩擦系数可调的复合材料,如含油尼龙或改性M C尼龙等。
安装座3为与耐磨套2相配合的筒形结构,耐磨套2设置在安装座3中并通过定位台21上的螺钉与安装座3固定连接,耐磨套2外侧与安装座3采用过渡配合,以便于定位和磨耗后检修。
橡胶定位器4由内套41、外套42及夹置于内套41和外套42之间的橡胶套43组成,其内套41套设于安装座3的座体外侧,外套42套设于底座5的座体内侧。
底座5为筒形结构,其顶部设有与轴箱连接的定位台,其筒身内侧设置有与橡胶定位器4的外套42相配合的锥面。
上述实施例中,橡胶定位器4为了实现横向和纵向刚度的匹配,在橡胶套43上沿径向开有刚度匹配腰形孔。同时通过优化橡胶套43的厚度以及橡胶套43上沿径向开的刚度匹配腰形孔的大小,以满足横向和纵向定位刚度要求,确保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要求。
本发明使用时,安装在铁路车辆转向架的轴箱悬挂装置的两侧,在牵引工况下,通过该装置将来自转向架侧架的横向和纵向力传到轴箱上;在制动工况下,则通过该装置将制动力传到转向架侧架上,从而可以实现轴箱悬挂装置的横向和纵向定位,并通过合理匹配横向和纵向刚度,实现车辆运行要求。
本发明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43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止血的药
- 下一篇:一种胶粘带的全自动分切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