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超分子复合物增溶碳纳米管及利用光控制其溶解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2242.0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7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嫕;郝晓春;韩永滨;于天君;陈金平;曾毅;李迎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7/40 | 分类号: | A61K47/40;A61K47/16;A61K47/04;B01J32/00;B01J31/06;G01N3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卢纪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分子 复合物 增溶碳 纳米 控制 溶解度 方法 | ||
1.一种利用超分子复合物增溶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室温10~40℃下将偶氮苯类化合物及环糊精溶于水中得到超分子复合物溶液,其中偶氮苯类化合物的浓度范围为1×10-3~1×10-5mol/L,偶氮苯类化合物与环糊精的比例(摩尔比)为1∶1~1∶10;然后按0.5~2mg/mL的比例将碳纳米管加入到超分子复合物溶液中,用超声波或者搅拌的方法分散碳纳米管;通过离心或者过滤的方法将未溶解的碳纳米管除去,得到分散均一、稳定的碳纳米管溶液。
2.一种利用光控制碳纳米管溶解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碳纳米管溶液;利用紫外光照射超分子复合物-碳纳米管体系,偶氮苯类化合物发生顺反异构变化,超分子复合物发生解离,得到浓度降低的碳纳米管溶液,并可以通过光照时间来控制异构化反应进行的程度,得到不同浓度的碳纳米管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偶氮苯类化合物的结构为:
其中:X为氢、低级烷基,即碳的个数为1~6、卤代烷基、及含有蒽和芘的基团;
Y为羧酸盐基、磺酸盐基、聚醚(-CH2-CH2-O-)n,n=2~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糊精为α-环糊精和β-环糊精的一种或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的一种或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超纯水、丙酮、四氢呋喃、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乙二醇、丁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时间为5分钟~10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光源对碳纳米管体系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5分钟~5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光源包含所有可以发射出315nm~370nm光的紫外灯、汞灯、激光器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法除去未溶解的碳纳米管,其离心机转速为4000转/分~12000转/分,离心时间为5分钟~5小时;过滤的滤纸孔径为10μm~2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22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噬菌体φmru多核苷酸和多肽及其应用
- 下一篇:可视语音邮件的配置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