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发动机气缸套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2212.1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2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麦格特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6 | 分类号: | F02F1/16;C21D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发动机 气缸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气缸套,更具体为一种支持欧IV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气缸套。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排放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颗粒物(PM)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和动植物危害很大。随着发动机生产应用持续增长,对发动机的排量要求也有所提高。
目前,柴油发动机气缸套普遍采用上置定位结构,其上部受热容易引起变形,加剧磨损,不但影响气缸套的使用寿命,而且增加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使发动机的HC与颗粒排放增加。气缸套的材质和金相组织直接影响着它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进而影响机油消耗量和排放物。其次,现有的气缸套材质采用高磷合金铸铁,不进行淬火处理,耐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通过金相组织和对外形结构的设计改进,提高了缸套的机械性能和散热性能的柴油发动机气缸套,减少了机油损耗,使排放污染降低,达到欧IV排放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是:
柴油发动机气缸套,其包括气缸套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套体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缸套外壁上设置有支承肩、上腰带、水套壁、下腰带和裙部;所述气缸套体内表面上分布有平台网纹,所述支承肩设置在气缸套体上端面的外壁边缘部分,所述上腰带靠近支承肩的气缸套体外壁上,在所述气缸套体的下端外壁上设置裙部,所述水套壁包括设置在下腰带与支承肩之间的主水套壁和设置在上腰带与下腰带之间的副水套壁,在所述主水套壁之间还设有用于冷却和散热的数道环槽,通过这个结构提高了气缸套散热性能,降低了缸套及其传导温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根据上述的柴油发动机气缸套,其中,所述下腰带包括位于气缸套体外壁上端部的第一下腰带以及位于外壁上靠近裙部的第二下腰带和第三下腰带。所述主水套壁设置在上腰带与第一下腰带之间,所述副水套壁设置在第一下腰带和第二上腰带之间。
根据上述的柴油发动机气缸套,其中,所述平台网纹的网纹夹45°±5°。
根据上述的柴油发动机气缸套,其中,所述平台网纹包括支承摩擦副往复运动作用和建立高强度均匀分布油膜层的小平台以及存储润滑油作用的深沟槽,通过深沟槽适时释放润滑油供给摩擦副运动,减少摩擦,增强配附件的润滑性能,显著降低机油耗量。
根据上述的柴油发动机气缸套,其中,所述气缸套体的材料采用的淬火热处理,增强了耐磨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气缸套外形结构的设计改进,提高了缸套的刚度和散热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增强了耐磨性能,从而减少机油损耗。
2.通过改善气缸套材质组成、金相组织和材料淬火热处理,提高了缸套的机械性能,增强了耐磨性能,从而减少机油损耗,使排放污染降低,达到欧IV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气缸套体;1-上端面;2-支撑肩;3-上腰带;4-主水套壁;5-下腰带;6-副水套壁;7-下腰带;8-下腰带;9-裙部;10-下端面;11-内表面;12-平台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柴油发动机气缸套,其包括气缸套体100,在所述气缸套体100的上端面1与下端面10之间的缸套外壁上依次设置有支承肩2、上腰带3、水套壁、下腰带和裙部9,在临近上端面1之间的外壁处设支承肩2,上腰带3位于外壁上靠近支承肩2,在临近下端面10的外壁处设裙部9,所述水套壁包括设置主水套壁4和副水套壁6,所述两主水套壁之间还设有用于冷却和散热的数道环槽,通过这个结构提高了气缸套散热性能,降低了缸套及其传导温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腰带包括位于气缸套体外壁上端部的第一下腰带5以及位于外壁上靠近裙部9的第二下腰带7和第三下腰带8;第三下腰带8位于外壁上靠近裙部9,在上腰带3与第一下腰带5之间的外壁上设主水套壁4,在第一下腰带和第二上腰带之间的外壁上设副水套壁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麦格特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麦格特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管路中的三通管
- 下一篇:燃气轮机拉杆式转子轮盘装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