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七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药物的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23952.9 | 申请日: | 2009-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0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许淑清;赵学伟;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淑清 |
| 主分类号: | A61K36/258 | 分类号: | A61K36/258;A61P3/14;A61P25/02;A61K12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3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七 及其 提取物 制备 治疗 预防 糖尿病 神经 病变 药物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七、三七提取物、三七总皂苷以及三七总皂苷组合物的新用途,特别是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药物方面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三七是五加科植物,具有活血、散瘀、消炎、镇痛的功效。除有上述作用外,还具有降低人体凝血因子的特殊作用。fg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球蛋白。其主要功能为参与凝血过程。fg升高可增高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口服生三七粉能降低fg水平,有利于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草药》2008年05期刊登的中国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的王楠、万建波、李铭源、王一涛有关《三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一文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其症候、病机等属于中医理论的“血瘀证”。而三七自古便是历代医家常用的活血化瘀之要药。换而言之,三七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其神奇之处。
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并发症常直接或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利用三七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来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是可行的。
三七总皂苷是从三七植物总提取的有效物质,三七药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多,主要由四环三萜达玛烷型原人参二醇组皂苷和四环三萜达玛烷型原人参三醇组皂苷组成。三七总皂苷对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均有一定疗效,而且还具有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心脑缺血、促进造血细胞、抗纤维化、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由上所述,使用三七总皂苷为原料做成的三七总皂苷注射制剂是一种独具多功能的注射剂,而且这些功效都具有独立性,集若干重要生物活性,能发挥若干种临床功能于一药。所有的这些功能里,有的功能是相对立的,矛盾的。由于三七总皂苷中成份十分复杂,目前尚未能真正明确具体什么成份起主要治疗作用,成份之间的作用机理也没有人作过全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三七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主要为三七总皂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之功效,根据我公司对三七总皂苷的临床研究和药效学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明显疗效。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粮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与遗传易感性、高血糖、氧化应激、非酶糖化和多元醇代谢旁路、蛋白激酶C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这些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有时并发症有诊断糖尿病前已存在,有些患者因这些并发症作为线索而发现糖尿病。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由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以致山梨醇增多等所致。电生理检查可发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在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基础上发生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比较公认的是与血管障碍、代谢紊乱,肌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多种因素有关。血管改变有毛细血管内膜和细胞基底膜增生、血小板的聚集增加。纤维素的沉积等使微血管管腔狭窄和闭塞。从而引起微循环供血不足、缺血、纤维素缺乏,使末梢神经轴突变性,发生脱髓鞘改变,因而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表现。
本发明专利从中药三七提取的三七总皂苷。临床生理研究证明:其有阻止细胞的钙离子内流、降低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的微循环,同时有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并降低全血粘度。由此而有利于组织的供血供氧。此外,三七总皂苷有镇定和镇痛作用。本发明专利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显效率达89%。其机制可能是既修复了损伤的神经又改善了滋养神经的微循环,加上有镇静、镇痛作用,所以疗效较为显著。
本发明专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高,在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中不失为一种好药,其拓宽了中药制剂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在不能开展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尤为适用。
因此,申请人提供一种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药物方面的新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淑清,未经许淑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39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