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茯苓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提高主要药用成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18363.1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1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虞泓;陈自宏;杨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云百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068 | 分类号: | A61K36/068;A61K36/076;C12N1/14;A61P11/00;A61P31/12;A61P35/00;A61P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106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茯苓 虫草 固体 发酵 提高 主要 药用 成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用茯苓与蛹虫草共发酵提高主要药用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Link)与冬虫夏草同属异种,是国内外公认的药食两用真菌。蛹虫草含有蛹虫草菌素、腺苷、多糖、凝集素等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癌,抗炎,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民间用于肺炎、肾虚、腰痛等疾病的治疗,其在降血脂、防治动脉硬化、保护心脑组织、镇静催眠、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抗癌、抗炎、抗菌、抗缺氧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采用人工培育蛹虫草菌丝体的技术方法,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高于天然蛹虫草药用价值的虫草培养物,大大降低人们服用蛹虫草的成本,是有效解决虫草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
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据《本草纲目》记载,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经,具健脾、安神、美容、镇静、利尿作用,也能增强身体免疫能力。茯苓的主要化学组分包括茯苓聚糖、三萜类物质和蛋白质等。
为提高蛹虫草菌丝体主要药用成分的含量,在蛹虫草培养基中接种茯苓菌种,充分利用二者丰富的酶系,有效转化培养基质。周礼红等报道了红曲霉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的方法,虫草素含量提高了2.5倍(周礼红等,食用菌,2008,3:40-42)。本发明充分利用茯苓菌种高效转化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的优势,促进蛹虫草生长,为蛹虫草菌丝体代谢产物的积累奠定基础,使蛹虫草主要药用成分的生物合成能力显著增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茯苓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提高主要药用成分的方法。
该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菌种的准备:将PDA斜面琼脂培养基上保存的蛹虫草菌种和茯苓菌种分别接种到液体PDA培养基,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20r/min,活化培养4天,待用;
(2)共发酵培养基的配制:按表1所示配制茯苓与蛹虫草共发酵的培养基PC-1,料水比为1∶1.2,调pH值为5.8。培养基按60克/瓶的量装入500ml三角瓶中,121℃高压灭菌60min,冷却后接种步骤(1)中已活化的蛹虫草菌种和茯苓菌种,混匀。蛹虫草菌种接种量为培养基总重量的5%~15%,茯苓菌种接种量为培养基总重量的5%~15%。暗培养,培养温度25℃,培养15天后,取出培养物,于40℃干燥至恒重,然后粉碎至80目粉末。
表1PC-1培养基成分
注:以上含量为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基中茯苓菌种和蛹虫草菌种的接种量,以上关键点如能把握好,可以显著提高茯苓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培养物的主要药用成分含量。
本发明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可应用到大规模推广茯苓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生产的实际生产过程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菌种的准备:将PDA斜面琼脂培养基上保存的蛹虫草菌种和茯苓菌种分别接种到液体PDA培养基,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20r/min,活化培养4天,待用;
(2)共发酵培养基的配制:按表1所示配制茯苓与蛹虫草共发酵的培养基PC-1,料水比为1∶1.2,调pH值为5.8。培养基按60克/瓶的量装入500ml三角瓶中,121℃高压灭菌60min,冷却后接种已活化的蛹虫草菌种和茯苓菌种,混匀。蛹虫草菌种接种量为培养基总重量的5%,茯苓菌种接种量为培养基总重量的10%。暗培养,培养温度25℃,培养15天后,取出培养物,于40℃干燥至恒重,然后粉碎至80目粉末。
(3)测定茯苓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培养物主要药用成分的含量,其结果见表2。
表2接种10%茯苓与5%蛹虫草菌种培养物的主要药用成分含量检测结果
实施例2:
(1)菌种的准备:将PDA斜面琼脂培养基上保存的蛹虫草菌种和茯苓菌种分别接种到液体PDA培养基,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20r/min,活化培养4天,待用;
(2)共发酵培养基的配制:按表1所示配制茯苓与蛹虫草共发酵的培养基PC-1,料水比为1∶1.2,调pH值为5.8。培养基按60克/瓶的量装入500ml三角瓶中,121℃高压灭菌60min,冷却后接种已活化的蛹虫草菌种和茯苓菌种,混匀。蛹虫草菌种接种量为培养基总重量的10%,茯苓菌种接种量为培养基总重量的5%。暗培养,培养温度25℃,培养15天后,取出培养物,于40℃干燥至恒重,然后粉碎至80目粉末。
(3)测定茯苓与蛹虫草固体共发酵培养物主要药用成分的含量,其结果见表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云百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云百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鲜枣除嗅口腔喷雾剂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别嘌醇双释放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