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切花玫瑰全生育期的滴灌专用肥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8316.7 | 申请日: | 2009-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迪秋;田荣欢;方松刚;王光勇;陈朝银;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C9/00;C05B7/00;C05C5/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切花 玫瑰 全生育期 滴灌 专用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用滴灌专用肥,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切花玫瑰全生育期的滴灌专用肥。
背景技术
切花玫瑰位于世界四大鲜切花之首,因此切花玫瑰种植也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重点。在我国,大多数玫瑰种植较为零散,绝大多数种植者的专业水平不高,特别是水肥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缺乏,这导致我国玫瑰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品质差,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弱等问题。而与此同时国外玫瑰种植者已将现代最先进的种植技术运用在玫瑰栽培上,如:温室环境自动化控制、滴灌技术、有基质水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套的玫瑰标准化栽培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现代玫瑰种植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农业用水量逐渐不足、人工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和国家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种植户愿意接受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的种植技术。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灌溉,能实现局部和定点灌溉的目的。它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滴灌水成点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合理含水状态。滴灌不同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湿润整个土壤表面,这是一种缺水地区有效利用资源的灌水方式,同时它还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措施,引进我国后发展迅速,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发挥滴灌系统最大的增产潜力,就必须将经过科学计算和配比的肥料溶于水中,配置成最有利于植物根系吸收和植物生长发育的营养液通过滴灌管道一同施入土壤中,它是水、肥同步控制的一项技术,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即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它又称为“水肥耦合”、“随水施肥”、“灌溉施肥”等。由于这项技术能够有效节省土地化肥投入量,达到增产、提高品质的双重目的,这项技术已成为部分果蔬种植的标准化技术。采用这项技术,不仅能从根本上满足植物对水份和养份需求的平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浇水施肥,还能节约施肥和浇水的人工成本,避免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科学且精确的施肥,可以充分发挥植物的增产潜力和品质潜力,从多方面提高单位面积上土地的生产能力,最终提高种植者的净收益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滴灌系统上使用的适用于切花玫瑰全生育期的滴灌专用肥。
本发明的专用肥配方根据切花玫瑰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结合植物营养学和土壤学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考虑生产工艺对配方的要求而设计,最终使切花玫瑰在整个生长期内都能得到充足而稳定的营养。本专用肥同时配合滴灌系统和量化使用能够提高切花玫瑰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常规化肥投入20%以上,减少因施肥不当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切花玫瑰在整个生育期内所吸收的养分主要用于茎杆、叶片和根系的生长,因此两个主要养分氮和钾的比例约为1∶1。花器官需钾量较大,但是与整个植株营养体相比,花器官所占的比例较小,并且钾在植物体内移动迅速。所以在本专用肥配方的设计中,采用了钾元素偏高、氮元素略低于钾的比例,根据玫瑰对磷元素的需求,适当添加了一定量的磷元素,同时对于氮的三种形态(硝态氮、铵态氮和脲态氮)的比例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以适合玫瑰对这三种氮源的喜好。并且在肥料中按照玫瑰对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添加了镁、硫、硼、锰、铁、铜、锌、钼,均衡的营养元素搭配使得植物能最大限度的吸收本专用肥中的每个营养成分。本专用肥完全采用杂质含量低的高含量单质化肥和EDTA螯合的金属微量元素为原料制作,能确保玫瑰在全生育期始终都处于最佳的水肥环境中,并有效地促进植物健康、快速生长。通过为玫瑰提供均衡的营养,能提高植物新陈代谢速度,增强植物对逆境的忍耐和抵抗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减少肥料和农药投入的目的。通过推广本发明切花玫瑰滴灌专用肥,可以减少农民用肥盲目性,提高普通种植者水肥管理的科学性,能达到提高玫瑰的产量和品质、减轻环境压力等多重目的,并推进普通玫瑰种植园的可持续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83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