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腐蚀性金属脱漆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06134.8 | 申请日: | 200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2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杰;李红霞;薛宁宁;安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9/04 | 分类号: | C09D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009***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性 金属 脱漆剂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无腐蚀性金属脱漆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适合于金 属小器件表面的脱漆,属于精细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物体表面可以通过涂层来起到保护作用,也可以通过涂层起到美 化作用。但是这些物体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物理和化学作用而被破坏,失 去了保护及美化作用,因此,需要重新涂漆。在涂漆前,首先要去掉物体 表面的旧漆膜。旧漆膜的去除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分别为机械法和化学法。 机械法,如用刮刀手工铲除等,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易造成基体表面机械 损伤及造成粉尘污染,特别是对一些几何形状比较复杂的部件更难处理。 化学法是指采用脱漆剂进行去除器物表面的漆层。
化学脱漆剂可以分为酸性脱漆剂、碱性脱漆剂和溶剂型脱漆剂。碱性 脱漆剂的脱漆时间长,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并且需要一定的加热条件。酸性 脱漆剂的腐蚀性很强,对操作安全要求比较高。目前,有机溶剂型脱漆剂 是市场的主流,品种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
目前,工业上所用的脱漆剂通常含有较多的苯酚、易挥发溶剂和其它 的一些有害杂质,从而使得脱漆剂的毒性和挥发性都很大。现在脱漆剂的 研究方向是低毒或者无毒,低挥发性,对金属基体安全,对环境无害的脱 漆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腐蚀性金属脱漆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是:
按比例将脱漆剂的各种构成成分加入到容器中,在2000-3000r/min的 转速下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均匀,也可以采用均浆机或乳化器进行混合。
金属脱漆剂构成成分的作用及配比(体积比)为:
主溶剂:二氯甲烷(55%),通过分子渗透、膨溶来溶解漆膜,破坏漆 膜与底板的粘附力和漆膜的空间结构,破坏漆膜与底材的附着力来除掉漆 膜。
助溶剂:苯甲醇(18%),增强主溶剂的作用效果。
助溶剂兼防腐剂:乙酸乙酯(10%),增强主溶剂的防腐效果,兼具防 腐作用。
润湿剂:表面活性剂Span80(5%)或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为(5%), 使脱漆剂中的水乳化,使脱漆剂分散均匀,能有效地润湿被脱涂层的表面, 有助于提高脱漆剂的贮存稳定性,利于用水冲洗脱漆剂,同时,由于表面 活性剂分子内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使各种成 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也有利于漆层从底物上剥离。
渗透剂:乙酰乙酸乙酯(2%),渗透剂可以使乳液形成稳定均一的体系, 能有效地润湿被脱除涂层的表面,它能够协助主溶剂一起渗透到涂层内部, 以加速涂层溶解或溶胀,从而更有利于漆膜的脱除。
挥发抑制剂:水(10%),蒸馏水的沸点较高、挥发性小,能增加有效 主体有机溶剂(二氯甲烷,苯甲醇,乙酸乙酯等)的挥发、散失阻力,延 长了主体溶剂的有效作用时间,同时也可防止脱漆剂遇到明火而引起燃烧。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脱漆剂的构成成分中不含有酸和碱,不会对底物产生腐蚀;
2、挥发抑制剂能有效地降低脱漆剂各成分的挥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增加了脱漆剂的有效使用时间;
3、对常见的漆层的溶解能力强,脱漆速度快;
4、原料易得,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并能反复使用。
实例1
1、脱漆剂的制备:将二氯甲烷(55%)、苯甲醇(18%)、乙酸乙酯(10%)、 表面活性剂Span80(5%)、乙酰乙酸乙酯(2%)和水(10%)按比例加入到 200ml的烧杯中,总体积为100ml,在2500r/min的转速下搅拌,使其充分 混合均匀,即制得脱漆剂。
2、脱漆试验:将带有漆层的合页投入到脱漆剂中,室温下,3分钟漆 层开始剥落,6分钟脱落完全,合页表面平滑。
实例2
1、脱漆剂的制备:将二氯甲烷(55%)、苯甲醇(18%)、乙酸乙酯(10%)、 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5%)、乙酰乙酸乙酯(2%)和水(10%)按比 例加入到2000ml的烧杯中,总体积为1000ml,用匀浆机使其充分混合均 匀,即制得脱漆剂。
2、脱漆试验:将带有漆层的雪碧、可口可乐及啤酒易拉罐先后投入到 脱漆剂中,室温下,2.5分钟漆层开始剥落,5分钟脱落完全,易拉罐表面 光亮平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理工大学,未经河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61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内墙环保乳胶漆
- 下一篇:高流动性注塑级尼龙6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