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XR核受体激动剂在治疗和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0615.8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7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秦莹;崔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8/17 | 分类号: | A61K38/17;A61K45/06;A61P37/02;A61P1/00;A61P17/06;A61P19/02;A61P25/28;C12N5/0783;C12Q1/02;C12Q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韦东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xr 受体 激动剂 治疗 预防 自身免疫 性疾病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XR核受体激动剂在治疗和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Th17是一群近年来发现的高分泌的CD4+T细胞,在控制自身免疫和病原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Harrington et al.,2005;Park et al.,2005)。在IL-4抗体和IFNγ抗体的辅助下,TGFβ和IL-6可以把CD4+T细胞分化成Th17(Vel dhoen etal.,2006),在这过程中Stat3(Yang et al.,2007),RORγt(Ivanov et al.,2006)和RORα(Yang et al.,2008)起了重要的作用。最近有几个新的调控因子被发现,它们是STAT5,Ets-1,RAR,IRF4,Foxp3、AHR、Runx1、NR2F6、NLRP3、IBP、Gfi1和PPARγ(Chen et al.,2008;Hermann-Kleiter et al.,2008;Huber et al.,2008;Ichiyama et al.,2009;Kimura et al.,2008;Klotz et al.,2009;Laurence etal.,2007;Meng et al.,2009;Moisan et al.,2007;Mucida et al.,2007;Quintanaet al.,2008;Veldhoen et al.,2008;Zhang et al.,2008;Zhou et al.,2008)。人们认为可能还存在新的调节因子控制着Th17的分化,实际上,通过药物筛选,本发明人发现了LXR可能会是Th17分化的一个新的调节因子。
LXR(肝脏X受体)有两个亚型,分别为在肝脏、脂肪和巨噬细胞中表达的LXRα和在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的LXRβ(Apfel et al.,1994;Repa and Mangelsdorf,2000;Shinar et al.,1994;Song et al.,1994;Willy et al.,1995)。最近,NikolausMars等人发现LXRα和LXRβ在CD4+T细胞中有表达,这一发现提示:LXR可能会在T细胞功能或者效应T细胞分化中起着作用(Walcher et al.,2006)。LXR和RXR形成异二聚体结合在DNA上,通过调节ABCA1,ABCG1,SREBP-1c(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和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来维持胆固醇动态平衡(Tontonoz andMangelsdorf,2003)。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LXR在免疫调控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有些报道说LXR是个免疫的正调控因子,有的则说是负调节因子,这可能于不同报道中使用的动物模型有关系。 例如,有实验证实,LXR对巨噬细胞的存活和对外来病原菌的抵抗至关重要(Joseph et al.,2004;Korf et al.,2009),而另外一方面,LXR激活会抑制T细胞的增殖(Bensinger et al.,2008)。动物实验表明,LXR激活以后会缓解EAE(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病症,但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则起着加重病情的作用(Asquith et al.,2009;Hindinger et al.,2006)。最近一个研究还表示,LXR的激动剂会抑制IL-23和其他的Th17的炎症因子,但是具体机制不详(Xu et al.,20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06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