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坠机自救式螺旋翼、固定翼飞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7650.0 | 申请日: | 200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0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夏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鹏利 |
主分类号: | B64D25/00 | 分类号: | B64D25/00;B64D17/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15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坠机 自救 螺旋 固定 飞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层内飞行器,特别涉及坠机自救式螺旋翼及固定翼飞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大气层内飞行器,特别是螺旋翼直升飞机及固定翼飞机在发生坠机事故时,几乎都不能进行有效救生。世界范围内机毁人亡的恶性坠机事故时有发生,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人们驾驶、乘坐飞机时普遍怀有赌事故概率的心理,给人的心理造成沉重负担,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同时,也有相当多的旅行人及其亲属由于对飞行事故的恐惧而拒绝和劝阻乘坐飞机,这也给航空运营业、航空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坠机事故发生时,能有效避免机毁人亡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自救式螺旋翼及固定翼飞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螺旋翼和固定翼飞机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改进和改造,采用相应的系统装置,将其装配在不同飞行器的相应部位,使其具备新的自救功能。以下所述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
实施例1:对螺旋翼直升飞机实施
1、专门设计制造一种适用的轴承旋盘式降落伞系统装置,并将此装置的轴承旋盘内环固定安装在直升机旋翼上方动力传动轴的顶端,轴承旋盘上设伞具托盘,伞具托盘靠外环支撑,覆盖于内环之上并与内环相对隔开一定缝隙,伞具安置在托盘上,伞绳绑系在旋盘外环的伞绳绑系环上,如此,轴承旋盘内环随传动轴转动时,外环和伞具则不随传动轴转动,需要时,降落伞在直升机旋翼上方释放,避免直升机动力传动轴和旋翼对降落伞的缠绕。
2、在机腹下方安装反推火箭,在飞机坠落至地面一定距离时,通过自动测距点火装置开启反推火箭,与降落伞共同作用,使飞机能以缓冲、平稳的状态接地。
实施例2:对固定翼飞机实施
1、在飞机外壳中脊相应部位设置纵横连通的可自动开启的活动开口,用于敷设降落伞牵引绳,俯看成T型开口,降落伞牵引绳连接绑系在横开口两端最宽处和纵开口远端处飞机龙骨架上,使用时形成三角锥体悬挂状态,既保持重心衡定,又可防止机体侧滚。
2、机腹下方外壳相应部位设自动开启式活动开口1个以上,在机腹下开口上方设置反推火箭,需要时开口打开,在飞机坠落至地面一定距离时,自动测距点火装置开启,反推火箭工作。
3、在客舱内适当部位设置伞舱,伞舱与客舱密封隔绝,与机体中脊外壳上开口连通,需要时释出降落伞。
由于本发明对现有螺旋翼、固定翼飞机进行了改进和改造,增加了减小飞机坠落速度的装置,因此,形成一种有效避免恶性坠机事故的新的大气层内飞行器,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坠机时,释出降落伞,有效减缓飞行器的前冲和下坠速度,距地面一定距离时,开启反推火箭,进一步减轻飞行器与地面撞击力,使飞行器以较低地下坠速度和较平稳地状态接地,从而避免机毁人亡恶性坠机事故的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螺旋翼直升机实施方式立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螺旋翼直升机旋盘式自救降落伞装置平面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木发明螺旋翼直升机实施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翼飞机中脊T型自动开启式活动开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翼飞机伞舱在客舱位置及机体中脊自动开启式活动外壳开口开启状态立剖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固定翼飞机实施效果示意图。
图1标号如下:1、伞包外壳;2、轴承旋盘外环伞绳绑系环;3、轴承旋盘外环;4、轴承旋盘内环;5、直升机旋翼;6、动力传动轴;7、降落伞;8、气体发生罐;9、伞包托盘;10、气体发生罐开启控制器;11、反推火箭测距点火控制器;12、反推火箭;13、气体喷射口;14、机体。
图2标号如下:1、直升机旋翼;2、旋盘;3、开闭式伞包壳固定器;4、伞包外壳平展外沿;5、伞包外壳。
图4标号如下:1、固定翼飞机中脊横开口活动外壳;2、固定翼飞机中脊纵开口活动外壳。
图5标号如下:1、固定翼飞机外壳;2、伞舱;3、客舱座椅;4、货舱;5、反推火箭喷气口;6、机腹自动开启式机体外壳;7、反推火箭;8、反推火箭测距点火控制器;9、机体中脊纵向自动开启式机体外壳。
图6标号如下:1、降落主伞;2、牵引绳;3、机体中脊纵向自动开启机体外壳;4、机体纵向中脊开口;5、机体中脊横向自动开启式机体外壳;6、反推火箭喷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鹏利,未经夏鹏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7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磁水泥浆
- 下一篇:一种水下用目标指示发烟装置